科技周报: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细则出台
公共数据资源 开发利用实施细则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联合公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关于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三份政策文件,分别从规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建立符合公共数据要素特性的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授权运营全流程进行指导和规范。这是我国首次出台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1+3”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完成。
“螃蟹剪”成基因组“维稳斗士”。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 蛋白(即MILI 蛋白)及其与piRNA 协作切割目标RNA 的全过程,发现PIWI 蛋白在识别目标RNA 过程中的开放态、中间态和锁定态等三种状态,首次全面阐述了PIWI-piRNA 复合物的动态轨迹变化,还发现了对RNA 切割催化中心至关重要的新关键位点,为理解piRNA 介导的基因组保护的分子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研究建立植物特异识别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框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团队发现MpaLYR 和MpaCERK1 能够精准区分共生和病原微生物,并激活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MpaLYR 对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标志物长链几丁质壳聚糖CO7/8 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使得植物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威胁。CO4 处理能够引起许多共生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而CO7 处理后较多与免疫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且CO4 和CO7 处理均能增加CERK1、LYR、KIN4 等蛋白的磷酸化但磷酸化水平不一样,这暗示共生信号和免疫信号可能诱导不同受体复合物的组装,导致共生和免疫信号的特异激活,MpaLYR-MpaCERK1 通过识别不同长度的几丁质壳聚糖区分共生和病原微生物,使植物在面对不同陆地环境时既能够通过菌根共生进行营养摄取又可以保证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抵抗。上述研究阐明了植物MpaLYR-MpaCERK1 复合物分辨共生与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机制,为农业病害防控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
科学家揭示牛传播H5N1 禽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机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等针对首株感染人的牛源H5N1 毒株研究发现,H5N1 HA 蛋白可强结合牛肺部和乳腺组织,人季节性流感病毒HA 蛋白则无法有效结合牛的相应组织;牛源H5N1 HA 蛋白可显著结合人类的结膜、气管、肺和乳腺组织,而H1N1 和H3N2 病毒的HA 蛋白仅能够显著结合人气管组织;并在分子层面阐明了牛源H5N1 病毒在跨宿主传播中的分子机制。上述研究揭示了H5N1 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病毒存在不同的组织嗜性,提示了对这一新发病原体进行持续监测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
中外团队“听”到遥远太空合声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曹晋滨团队的刘成明与合作者分析了国际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MMS)数年收集的海量数据,首次在距离地球超过16 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发现了合声波,并给出非线性波动—粒子相互作用是这种合声波发生原因的理论解释。新发现的合声波将加深科学家对合声波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对高能电子辐射带的预报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