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沿江化工园区观察报告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1-10 22:34:28 评论:0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1,明确将用能结构转型、节能降碳改造、产业结构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八大任务列为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抓手,为全国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划定了清晰路径。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键集中区域,化工园区的转型成效具有标杆意义,其能否顺利实现绿色低碳升级,直接决定了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目标的落地质量,更是推动工业领域“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撑。

  化工园区的减污降碳工作一直是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以下简称“绿色江南”)重点关注和持续推动的核心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减污核心是减少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排放,重点管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指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路径,筑牢生态系统安全与人类健康保障防线;降碳则聚焦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核心目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二者并非相互独立的治理维度,而是以“协同增效”为核心特征的有机整体。环境污染物与碳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性,多源自化石能源燃烧、工业生产等共同源头,这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于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必须立足实际,遵循减污降碳内在规律,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切实发挥好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创新政策措施,优化治理路线,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早在2019年,绿色江南开始借助于科技手段对全国100多家化工园区开展了系统性的环境实地调研,从平原到戈壁、从沙漠到高原、从黄河到长江,通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不同区域的化工园区在环境风险方面存在诸多共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位于长江沿岸的化工园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敏感性,环境风险总体较高,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就会对流域饮用水安全、生态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亟须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以严格管控。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