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新能源全面入市新政落地,关注功率预测、智能微网等新业态推进
事件点评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明确新能源全面入市,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通知》要求新能源项目(风电、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全面入市时间有望再次提前至2025年,与传统能源在电力市场中公平竞争,共同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统一明确新能源全面入市,是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一次全新突破。《通知》还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货和中长期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序推进,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坚持分类施策、新老划段,或引发阶段性抢装。《通知》显示,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以2025年6月1日作为新老划段节点分类施策:对于新能源存量项目,各地应妥善衔接现行具有保障性质的相关电量规模政策,机制电价按现行价格政策但不高于当地煤电基准价执行;对于新能源增量项目,每年新增纳入结算机制的电量规模,由各地根据国家下达的年度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机制电价由各地每年组织已投产和未来12个月内投产且未纳入过机制执行范围的项目自愿参与竞价形成。明确的新老划段时间节点有效衔接了新老政策,延续了近期落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中“对于本办法发布之日前已备案且于2025年5月1日前并网投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仍按原有政策执行”的规定,有利于保障新能源顺利全面入市,并有望引发阶段性抢装。
实行差价合约电价机制,有望稳定绿电项目盈利预期。《通知》明确,电网企业对纳入结算机制的电量每月按机制电价结算,并对市场交易均价低于或高于机制电价的部分进行差价结算,结算费用纳入当地系统运行费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的市场交易均价,原则上按照月度发电侧实时市场同类项目加权平均价格确定,其余地区原则上按交易活跃周期的发电侧中长期交易同类项目加权平均价格确定。差价合约机制落地,一方面给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提供一定的价格保障,有利于稳定绿电项目的投资预期;另一方面,地方也能根据价格水平引导新能源规划,从而更好地支撑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电力市场主体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后,保障消纳和收益的平衡至关重要,绿电开发将从资源主导转变为市场导向,需建立基于市场经营和边际收益的决策思维,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提升管理能力,建议关注功率预测、负荷聚合、智能微网等新业态推进,相关标的:国电南瑞、国能日新、国网信通、许继电气、南网科技、朗新集团、四方股份、安科瑞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能源成本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