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重大事件点评:“AI+医疗保健”应用场景梳理
事项:
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变革期。2025年年初以来,多家海外AI医疗公司关注度大幅提升,ARKInvest近期所发布的《BigIdeas2025》提到利用人工智能来“操作”数据将颠覆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迎来自身的“Deepseek时刻”。
国信医药观点:在制药端,AI在临床前药物发现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在临床试验中的患者筛选与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一定应用。在医疗端,国内数据规范化进程正在推进(如电子病历评级),同时在诊断服务、医疗设备、医院管理及精准诊断等领域也显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总体而言,AI医疗与AI制药市场潜力巨大,是AI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考虑到海外部分AI制药/医疗对标企业极高的估值,国内AI制药/医疗领域具备广阔前景及想象空间。建议关注:1)AI+医药研发:成都先导、药明康德; 2)AI+医
疗设备:祥生医疗、迈瑞医疗、联影医疗;3)AI+诊断服务:金域医学、迪安诊断;4)AI+精准医疗:圣湘生物;5)AI+智慧医院。
评论:
全球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快速发展,医疗保健板块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应用领域之一在技术进步、有利的政府政策以及各行业需求增加的推动下,全球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全球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33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395亿美元,CAGR为34.0%,并预计将由2023年的1,870亿美元进一步增至2030年的14,142亿美元,CAGR为33.5%。中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5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39亿美元,CAGR为40.8%,并预计将由2023年的185亿美元进一步增至2030年的1,683亿美元,CAGR为37.0%。
医疗保健板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53亿美元,CAGR为35.5%;农业板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54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560亿美元,CAGR为34.0%;美容及化妆品板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81亿美元,CAGR为34.0%;石化板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14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06亿美元,CAGR为39.8%;电池板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38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395亿美元,CAGR为33.8%;以及显示器板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1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3亿美元,CAGR为39.1%。
AI+医药研发
药物研发过程耗时较长,通常至少花费十年才能实现药物资产的商业化。药物资产上市及商业化前,整个药物研发过程通常涉及:(1)四至六年的药物发现过程,包括约25个月的靶点至苗头化合物阶段、约25个月的苗头化合物至先导化合物阶段以及约十个月的先导化合物优化阶段;(2)一至两年的临床前候选
化合物阶段;(3)六至七年的临床试验阶段;(4)半年至两年的监管审批阶段。然而,在药物发现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算可减少所需的时间及成本,提高药物发现过程效率。
与传统人工方法相比,人工智能的方法在药物发现方面的效率显著提升。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在药物发现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时间、成本和成功率优势,能够大幅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效果。
(1)时间效率:传统方法药物发现过程通常需要5至7年;人工智能方法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快速分析大量数据,显著缩短药物发现时间。
(2)成本效率:传统方法药物研发成本高昂,尤其是在实验材料、人力成本和设备使用方面,高失败率较进一步增加了成本;人工智能方法可以通过虚拟筛选和模拟实验减少实际实验次数,降低材料和人力成本。
(3)成功率:传统方法由于依赖大量实验和试错;人工智能方法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增加整个药物研发的成功概率。
(4)数据利用:传统方法依赖人工处理和分析,容易遗漏重要信息;人工智能方法可以高效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更全面的洞察。
(5)创新性:传统方法创新依赖于研究人员的经验和直觉;人工智能方法能够探索更广泛的化学空间,提出新颖的化合物设计和优化方案,推动药物发现的创新。
晶泰控股: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助力新药研发
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物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平台,包括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算、人工智能赋能的药物与材料科学研发平台,以及自动化实验室技术,整合了量子物理、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计算及标准化和自动化湿实验室能力,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综合技术平台。这种多技术融合的平台能够提供从靶点发现到药物设计的全流程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公司计划通过扩大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发展抗体药物发现业务、拓展新模态和业务场景、推进智能自动化业务以及全球拓展等策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英矽智能:AI平台助力新药研发
英矽智能是一家全球领先的AI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其主要业务包括管线药物开发、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公司通过其自主研发的Pharma.AI平台,利用深度生成模型、强化学习和转换模型等先进机器学习技术,加速新药的发现与开发。Pharma.AI平台能够横跨生物学、化学和临床医学领域,识别全新靶点并生成具有特定属性的分子结构,已助力公司提名多款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推进到临床阶段。例如,其抗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ISM001-055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这标志着全球首款由生成式AI完成新颖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的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此外,英矽智能还计划将AI技术应用于再生农业和可持续化学等领域。
在商业模式上,英矽智能兼具AI+SaaS、AI+Biotech和AI+CRO三种模式。公司通过与全球头部药企建立多元化深度合作,如与赛诺菲、复星医药等签订合作大单,推动药物发现和开发。2024年,英矽智能还与意大利美纳里尼集团达成5.5亿美元的肿瘤候选药物授权合作。
成都先导:“DEL+AI+自动化”平台搭建,进一步提升药物早期研发能力
成都先导是国内新药研发CRO领域的领先企业,主要聚焦于DNA编码库(DNAEncodedLibrary,DEL)的构建,目前成功搭建DEL(DEL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及拓展应用)、FBDD/SBDD(分子片段及结构设计、筛选、优化)、STO(核酸药物设计及优化)、TPD(靶向蛋白降解发现与优化)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积极搭建“DEL+AI+自动化”新型平台,同时利用DEL平台“海量信息制造”能力、AI平台“海量信息处理”的优势,进一步拓展筛选分子的化学空间,提高研发效率,加速优化过程。公司持续推进DEL+AI/ML在新药发现与优化方面的项目研发及能力建设,公司自主设计并搭建的自动化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正式投产,同时结合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驱动的合成路线规划,截至2024年三季度完成AI/ML算法、建模,并完成首轮“设计-合成-测试-分析”(DMTA)循环迭代。
公司基于丰富DEL分子库,联合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等达成多项战略合作。2021年,公司与腾讯AILab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出一款分子骨架跃迁算法(GraphGMVAE);2023年,公司与结构基因组学联盟(Structural Genomics Consortium,简称“SGC”)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运用平台的产品OpenDEL针对SGC关注的新靶点进行筛选并以适合ML(机器学习)的格式发布在公开平台,将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展示和交流。2025年,公司与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北京水木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飞智药科技有限公司、嘉华药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及苏州沃臻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AI方面能力的建设。
药明康德:CXO龙头前瞻布局AI制药
药明康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其主要业务涵盖化学业务(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工艺研发和生产)、测试业务(实验室分析及测试、临床CRO及SMO)、生物学业务以及高端治疗CTDMO业务。在AI领域,药明康德通过自研技术、战略合作与生态整合,构建了AI驱动的研发能力。其自研的Chemistry42AI分子设计平台,基于深度生成模型与强化学习,可自动化设计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优化药物成药性,并将化合物设计周期缩短60%以上。此外,药明康德还与英矽智能等AI制药公司合作,开发针对难成药靶点的AI生成分子,首个合作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同时,公司通过投资孵化AI初创公司,布局AI创新生态,推动AI对新药研发的持续赋能。
AI+医疗设备
AI大模型技术和IT物联网技术的突破为医疗设备理解临床场景和构建智慧生态打开了想象空间,很多医疗设备已经开始了与AI的深度融合,如全时段监测并分析患者病情的监护仪器、显著提高诊断效率的医学影像设备、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分析检测设备、助力医生精准操作的手术机器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疗设备数智化转型的初步构想。
AI+诊断服务
AI技术正在医学检验的多个环节展现出巨大潜力,从样本处理到报告解读,AI的介入不仅提升效率,还能提高准确性。医检行业将持续受益于AI赋能,多模态全场景的医检行业AI智能体有望全面提升医检服务的智能化进程,实现对外服务和内部运营的整体提质增效。
AI+精准诊断
在基因组学领域,工具自主可控导致的测序成本降低,正加速人人基因组时代的到来。AI得以应用于海量基因组数据,将助力高效精准地提取所需的基因信息以了解疾病进程,有利于医疗机构与个体进行精准健康管理,加速精准医学的发展。
AI+智慧医院
AI将助力智慧医院建设,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医院提升患者安全管理和医疗资源调配效率。AI能够帮助医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投资建议:
在制药端,AI在临床前药物发现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在临床试验中的患者筛选与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一定应用。在医疗端,国内数据规范化进程正在推进(如电子病历评级),同时在诊断服务、医疗设备、医院管理及精准诊断等领域也显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总体而言,AI医疗与AI制药市场潜力巨大,是AI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考虑到海外部分AI制药/医疗对标企业极高的估值,国内AI制药/医疗领域具备广阔前景及想象空间。建议关注:1)AI+医药研发:成都先导、药明康德;2)AI+医疗设备:祥生医疗、迈瑞医疗、联影医疗;3)AI+诊断服务:金域医学、迪安诊断;4)AI+精准医疗:圣湘生物;5)AI+智慧医院。
风险提示:
AI相关产品和服务研发或商业化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