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及社融量超预期 质未超预期 宽松进程未改
事件
2025 年2 月14 日,央行公布2025 年1 月金融数据。2025 年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 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 亿元;1 月社会融资增量为7.06 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 亿元;1 月新口径M1 同比增速为0.4%,M2 同比增速为7.0%。
简评
1 月金融数据总体稍好于预期,主要是新增贷款同比多增,社会融资保持一定增长,M1 统计口径调整也使得M1 同比增速中枢抬升,不过信贷增长更多来自票据贡献,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偏弱,社融增长也较多来自政府债券融资贡献,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仍然不足。信贷方面,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 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 亿元,贷款余额增速小幅降至7.5%,1 月信贷投放仍呈现一定的开门红特征,不过贡献主要仍源于企业端,票据融资同比少减4584亿元,对信贷同比多增贡献较多,居民端信贷需求修复偏弱,尤其是消费信贷需求略显不足。社融方面,1 月社会融资增量7.06 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 亿元,社会融资余额同比持平于去年12 月的8.0%,1 月社会融资保持平稳增长,这一方面是对信贷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来自政府债券融资贡献。货币方面,1 月开始央行调整M1 统计口径,由于新加入的个人活期存款增速较高,新口径M1 同比增速明显高于旧口径,今年1 月春节较早对M1 同比有所拖累,1 月新口径M1 同比从去年12 月的1.2%降至0.4%;1 月非银存款明显减少,拖累M2 同比从去年12 月的7.3%降至7.0%。总体来看,1 月信贷和社融稍好于预期,不过实体融资需求仍偏弱,广义货币增速相对偏低。
去年年底以来资金面有所趋紧,资金利率中枢有所上移,DR001 从1.4%附近升至1.8%附近,资金面偏紧部分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不过核心仍在于央行资金投放偏谨慎,我们理解这可能是央行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一是人民币汇率因素,前期美元走势偏强使得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为把握好内外均衡,央行货币宽松节奏放缓。二是长端利率下行过快,去年年底市场充分定价今年货币宽松预期,长端利率出现大幅下行,央行关注长端利率下行过快可能隐藏的风险,或有意通过资金面影响市场对长端利率的预期。三是基本面阶段性企稳,前期宏观政策刺激加码支撑经济,去年四季度实际GDP 同比快速升至5.4%,这也为央行通过资金利率影响汇率和长端利率的操作提供了契机。不过,短期资金面偏紧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态度转变,今年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大方向仍是放松,我们认为后续如果人民币汇率压力减轻,央行货币放松节奏可能明显加快,届时资金利率中枢或明显下移,短端利率也可能迎来补降,短端利率下降也会带动长端利率再度下行。总体来看,今年实体融资需求仍然偏弱,机构债券配置需求仍然较强,我们继续看好国内债券市场,建议关注后续曲线牛市变陡的机会。债券配置依然建议一季度尽早配置。
一、信贷增长平稳,同比贡献主要源于企业端需求,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偏弱1 月人民币贷款增速小幅降至7.5%,当月新增5.13 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 亿元,拉动主要源于企业端,居民端信贷需求修复偏弱,尤其是消费信贷需求略显不足。1 月新增企业贷款4.78 万亿元,同比多增9200 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少减4584 亿元,是最大贡献项,其次是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800 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500亿元,企业端贷款投放偏积极可能源于“两重两新”等政策确认延续下,相关的信贷需求加快释放。1 月新增居民贷款4438 亿元,同比少增5363 亿元,主要拖累源于短贷,当月减少497 亿元,同比多减4025 亿元,延续了此前消费信贷修复偏弱的趋势,新增中长期贷款4935 亿元,同比少增1337 亿元,同时据《金融时报》报道1,从央行了解到,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1 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 亿元,同比多增1519 亿元。整体来看,1 月信贷投放仍呈现一定的开门红特征,不过贡献主要仍源于企业端,居民端尚待进一步修复,尤其是消费信贷层面,不过由 于今年春节时点相较2024 年有所提前,春节错位可能会给数据同比层面带来一定扰动,我们认为或仍需结合2 月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实体信贷需求修复成色。
二、政府债券继续对社会融资形成一定支撑
1 月社会融资增量7.06 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 亿元,社会融资余额同比持平于去年12 月的8.0%,1 月社会融资保持平稳增长,这主要来自两方面贡献。一是对实体信贷有所增加,1 月对实体贷款增加5.22 万亿元,同比多增3793亿元,不过我们注意到信贷投放增长主要来自票据贡献,居民端信贷需求表现较弱。二是政府债券融资保持较快增长,1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 亿元,同比多增3986 亿元,政府债券发行较快背景下,政府债券融资继续对社会融资形成一定支撑。总体来看,1 月私人部门信贷需求仍然不强,社会融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实体融资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后续来看,在财政政策有望更加积极背景下,后续政府债券融资或保持相对高位,政府债券融资或继续对社会融资形成支撑,不过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仍然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恢复偏慢背景下,房地产相关融资偏弱,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居民部门信贷需求难有明显增长,我们预计后续社会融资增长较为温和。
三、口径调整抬升M1 同比增速中枢,非银存款减少拖累M2 同比1 月开始央行调整M1 统计口径,新口径增加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由于个人活期存款保持一定增长,口径调整使得M1 增速有所上升,去年12 月旧口径M1 同比增速为-1.4%,而新口径下M1 同比增速为1.2%。1 月新口径M1 同比从去年12 月的1.2%降至0.4%,今年春节相对较早,这对1 月M1 同比形成一定拖累。
1 月M2 增加49878 亿元,同比少增3659 亿元,M2 同比从去年12 月的7.3%降至7.0%,1 月春节相对靠前,居民存款同比多增2.99 万亿元,而企业存款同比少增1.35 万亿元,居民和企业存款合计同比多增1.64 万亿元,不过1月非银存款大幅减少1.11 万亿元,同比多减1.66 万亿元,非银存款减少对M2 形成明显拖累。后续来看,今年仍有置换债券待发行,加上居民活期存款保持一定增长,这些因素有望共同支撑新口径M1 同比增速有所改善,不过考虑房地产复苏仍然偏慢,企业经营活力仍然不强,我们预计新口径M1 同比上升空间也相对受限;由于私人信贷需求不足而货币派生能力偏弱,加上存款利率下调抑制存款意愿,广义货币M2 增速或处于相对低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