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国内1月新增社融开门红 美俄领导人通话引关注
物价水平相对偏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结构性矛盾。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操作,是促进物价水平相对改善的重要支撑。货币供给总量方面,1月M2同比增长7.0%、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0%,增速较去年同期相对下滑、较去年末变化不大,总体维持相对稳定。按可比口径回溯后,2024年1月M1同比由上涨5.9%修订为上涨3.3%,2024年12月M1同比由下降1.4修订为上涨1.2%。因此,从同比增速来看,2025年1月M1同比为上涨0.4%,增速较去年同期收窄2.9个百分点,较去年末收窄0.8个百分点。从环比增速来看,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M1环比分别为2.0%、5.5%和4.5%,即进入2024年四季度后,M1展现出逐步改善的趋势,至2025年1月,仍然维持趋势性修复节奏。社融方面,1月社融增量为7.06万亿元,为有数据以来的单月最大增幅;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5.2万亿元,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新增3.46万亿元,仅次于2023年1月的3.5万亿元。此外,今年1月,政府债券新增6933亿元,较2024年1月多增近4000亿元,也是今年1月社融增量的重要支撑。
美国1月物价水平有所回升,核心CPI延续高于3.0%,显示出有再度通胀的可能,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驱逐非法移民的影响。根据CME美元利率期货显示,截至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物价水平发布后,市场对于年内美联储再度降息的时间点后置到四季度的10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物价水平发布后,美元指数略有冲高再相对回落,即前期美元指数已经提前消化了相关潜在影响。特朗普提议征收对等关税,或主要为后期加征关税提供便利,以及成为其与贸易伙伴谈判的筹码,仍需关注后续落地情况。美联储将货币政策目标,由通胀水平转向更为关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尤其是可能引起的贸易摩擦。考虑到拜登政府主要以资金和武器支持乌克兰,与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政策基调有所矛盾,斡旋并调停俄乌冲突符合特朗普政府核心政策倾向。俄乌之间如果能实现和平,俄美关系同样能够缓解,美国对俄罗斯相关石油供给的制裁或得到调整,后期或增大全球原油供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