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棋局”系列专题之一:贸易战新变数:被低估的加墨关税

股票资讯 阅读:9 2025-02-17 20:31:27 评论:0

  特朗普上任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政策反复调整。为何针对“加墨”加征关税?新一轮关税政策又将如何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加拿大与墨西哥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被普遍视为“出口转运国”,美加墨协议强化了这一特征。

      研究表明,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会促使企业通过其他国家/地区转运,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主要转运渠道。

      人均GDP、出口外部增加值占比以及出口市场集中度数据同样提供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出口转运国”的证据。其一,“出口转运国”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GDP 和出口中外部增加值较高。出口外部增加值指出口产品中来源于国外的投入部分,其通常与人均GDP 呈反比。然而,加拿大等高人均GDP 的经济体/地区在出口中的外部增加值占比也较高,或是其转运特征的体现。

      其二,“出口转运国”通常具有较高的出口市场集中度。转运国的出口市场通常高度集中于某一个国家;而加工贸易国的最终市场更为分散,出口集中度低。数据显示,墨西哥和加拿大约80%的出口流向美国,显著区别于东盟等加工贸易国,以及区别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传统的转口地区。此外,美国自加墨进口增速与加墨自全球进口增速高度一致,也能验证加墨的“出口转运国”特征。

      美加墨协议的敲定则深化了加拿大、墨西哥作为全球对美“出口转运国”的地位。美加墨协定于 2020年 7 月生效。数据显示,自2020 年起,美国自加墨的进口额和加墨自世界的进口额均迅速上升。

      到2023 年,美国自加墨进口额达到9096.6 亿美元,加墨自世界的进口额增至11569.3 亿美元,明显超出历史趋势。这表明USMCA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贸易,深化了加墨作为出口转运国的地位? 转运机制如何运作?全球通过加、墨转运的现象愈发增多,加拿大转运资本品、墨西哥转运消费品。

      随着美国在全球贸易中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全球通过加拿大和墨西哥转运商品的现象愈发增多。

      以欧盟为例,美国对其加征钢铝关税后,美国自欧盟进口钢铝的占比从2018 年的13.8%降至2023年的12.7%。而在2020 至2023 年间,加拿大自欧盟进口钢铝制品增长42.3%,对美国钢铝出口增加72.2%。近年,加拿大和墨西哥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占比和对其出口比例均在上升。

      加拿大与墨西哥具体转运的商品侧重不同,加拿大侧重转运资本品,墨西哥侧重转运消费品。从出口外部附加值占比来看,加拿大主要转运资本品(45.7%),其比例高于消费品(24.5%)和中间品(33.9%),具体商品包括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等。墨西哥主要转运消费品(59.5%),其比例显著高于资本品(46.4%)和中间品(36.0%),主要转运商品包括消费电子、家具玩具等。

      从贸易转运程度的边际变化来看,美国的歧视性关税政策加速了全球对消费电子、化学品和纺织服装等商品的转运趋势。数据上看,关税1.0 后,美自加墨进口的消费电子、化学品及纺服类商品增速与加墨自世界进口这些商品的增速高度趋同。这反映出美国的歧视性关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全球产业链,推动全球各国加速通过加墨转运商品,以规避贸易壁垒。

      新一轮关税如何重塑全球贸易?贸易全球化转向区域化,“南北对抗”加剧,“南南合作”提速。

      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的持续加码或导致全球产业链向区域化方向重构,本质上会导致全球产业链分工效率降低。美国对加墨加征关税的行为可能会切断世界经加墨转运的渠道。类似行为也会进一步推高全球贸易成本,迫使各国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收缩到本土。事实上,自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思潮已抬头,产业链全球化逐步转向区域化。2018 年的贸易摩擦则进一步加速了供应链区域化的步伐。

      新一轮的关税政策或使得产业链区域化现象在更多经济体中体现,降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新的关税政策将加剧“南北对抗”,加速“南南合作”。由于全球南部的国家众多、梯度明显,区域供应链相对完善。未来,新关税推动的产业链区域化将更多体现在南部新兴国家,“南南合作”将成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和成本竞争力。将吸引更多新兴国家合作。数据上看,关税1.0 后,我国对发达国家增速走弱,对新兴国家出口增速走强。此外,我国对新兴国家生产资料的出口增速通常领先新兴国家工业生产增速两个月,反映出其对我国供应链存在合作和依赖。

      长期来看,中国全产业链的禀赋优势,以及中国开放包容的态度,或使“南南合作”进一步加快。

      中国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稳定的政治生态、经济环境展示于全球,完备的工业体系下全产业链优势、通畅的物流通信体系带来的高效支撑,及近年来持续凸显的价格优势(中间品出口价格同比一度低至-25%左右),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贸易体系中的竞争优势,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更为突出。

      风险提示:贸易政策超预期变化,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海外央行货币政策调整。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屠强/浦聚颖 日期:2025-02-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