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投资策略周报:港股“狂飙”背后 哪些驱动因子与A股不一样?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2-18 11:57:43 评论:0

  前期报告提要与市场聚焦

      前期观点回顾:构建AI 图谱II:AI 景气分级投资框架。2 月继续看好“春季躁动”,AI 主线配置正当时,基于AI 景气投资图谱,中长期重点看好光芯片、光模块和新型显示技术;短期聚焦:Deep seek 大模型及相关基础设施、零部件;低空经济+无人驾驶;Peek 材料;AI 消费电子,包括眼镜、手机、音响等;AI 软件应用,教育、医疗、金融。

      当下市场聚焦:1、1 月新旧口径下M1 同比增速均拐头回落,隐含哪些经济逻辑及投资启示?其他国内金融数据的关联性解读?2、2025 年年初港股“强势行情”背后的本质驱动力是什么?3、港股年初以来“强势行情”还能持续多久?4、中长期港股“走牛”的先决条件有哪些?5、港股哪些大类板块相对受益?同样“拥抱AI”港股投哪些?

      3 月拟公布的国内金融数据若继续下探,警惕“春季躁动”行情结束我们持续跟踪且高度重视的M1 同比增速,无论新、旧口径均出现边际回落,对应至“M1-短融”所衡量的市场有效流动性亦回落,我们理解,数据走软背后一方面存在春节效应的扰动,另一方面也暗含未来经济修复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继续提示重点关注2-3 月份PMI 生产&订单、M1 等数据是否可能继续减弱;在此之前,我们依旧倾向于判断,“躁动行情”将延续。美国“滞胀”风险继续升温,1 月通胀远高于预期而零售则远低于预期,“经济弱、通胀强”的叙事似乎正在上演。我们继续提示,如果美联储的降息进程因“通胀”而受阻,其经济“滞”的压力或进一步显现,最终美国经济或仍难以避免“硬着陆”。

      港股“强势行情”背后的本质驱动力与后市展望开年至今,“DeepSeek 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叙事备受关注,港股领跑全球权益市场,背后本质驱动力缘于两点,一则港股“AI 含量”高,且AI 相关的科技类资产较A 股更具“辨识度”;二则港股分母端流动性和风险溢价事实上也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①国内M1 显著回升后的资金“外溢”推动南向大幅流入香港市场,叠加港股更强的“动量效应”本身,又形成了增量资金的正反馈;同时,②“海外压力”亦阶段性缓和,推动了外资小幅回流;此外,空头平仓亦贡献了港股上涨动力。③资金流向的结构上看,科技类资产受到了内外资的一致青睐,尤其前者流入幅度更显著。

      短期维度内,我们判断港股“躁动行情”将延续,以情绪扩张(有透支但并未极端)和增量流动性为主导;中期估值扩张空间有限,盈利修复的验证是关键。基于我们的双周期框架,2025H2 港股或迈入“牛市”,先决条件有二:一是分子端对内地基本面修复更加敏感;二是分母端更加受益于外资重新回流人民币资产。节奏上,短期躁动行情继续演绎后,提示未来市场波动放大的潜在触发因素:①国内基本面退坡(PMI、M1 等)、②海外分母端扰动重新升温。

      配置思路上,拥抱“AI”,重视“资讯科技(传媒、计算机)+可选消费(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纺织服装、汽车)”,“AI 产业浪潮”的叙事之外,相关科技类资产自身的“估值与盈利前景之间的匹配度”所蕴含的配置价值已经足够不错。

      AI 细分赛道推荐:互联网龙头为代表的云基础设施、“AI+”的垂直领域应用(无人驾驶、AI+教育、AI+医疗、AI+金融等)、AI 端侧(消费电子类,包括AI 眼镜、AI 手机、AI PC 等)、数据中心(AIDC)、算力基础设施相关硬件。

      A 股风格及行业配置:“春季躁动”尚未结束,AI 配置正当时“春季躁动”尚未结束,维持重视中小盘科技成长机会,聚焦TMT+机械。建议:(一)基于AI 景气投资图谱,中长期重点看好:①光芯片、②光模块和③新型显示技术。(二)AI 主题投资正当时,短期聚焦:①Deep seek 大模型及相关基础设施、零部件;②低空经济+无人驾驶;③Peek 材料;④AI 消费电子,包括眼镜、手机、音响等;⑤AI 软件应用,教育、医疗、金融。

      风险提示

      美国经济“硬着陆”加速确认,超出市场预期;国内出口放缓 超预期;历史经验具有局限性。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弛 日期:2025-02-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