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见”系列专题之四:提振“消费”的关键?

股票资讯 阅读:21 2025-02-18 13:55:58 评论:0

  经济转型过程中,扩内需始终是拉动增长的关键动力。过往扩内需、促消费“工具箱”有哪些,效果如何;眼下有效提振消费,还有哪些期待?本文系统梳理,供参考。

      历史上的“促消费“工具箱?耐用品下乡、以旧换新、购置税减免及消费券补贴稳增长压力较大、出口承压时期,扩内需、促消费通常成为政策重要着力点之一。回顾我国促消费政策“工具箱”,或可分为直接财政补贴,例如下乡补贴、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以及间接优惠支持政策,如汽车购置税减免、假期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等。

      全国提振消费政策补贴力度大、重点针对大宗消费,地方促消费以消费券为主、支持领域更多元。从过往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来看,全国层面促消费多重点支持汽车和家电等商品消费,且家电、汽车摩托下乡政策主要以农村耐用品的“普及”带动商品消费增长,以旧换新政策则以促进居民家电及汽车的“升级”需求。

      与促进商品消费政策不同,当前服务类消费促进政策多为地方消费券补贴。2020 年以来,地方政府依据本地特色服务产业,如文旅、餐饮、文体娱乐等,定向发放消费券。多地根据旅游景区、酒店住宿等细分场景,设定不同面额消费券,游客预订相关服务时直接抵扣,刺激文旅市场复苏;餐饮消费券则常以满减形式发放,带动线下服务行业的消费活力。

      提振消费的关键所在?补贴之外,消费设施场景建设,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或是关键宏观视角,首轮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效果显著。2009-2010 年间,首轮耐用品下乡政策影响下,限额以上家电音像器材类和汽车类商品销售同比明显提升,2009 年11月汽车类商品销售同比攀升至62%,2010 年2 月家电音像器材销售同比攀升至53%。

      除了财政补贴外,首轮耐用品下乡政策效果持续时间长,或也部分缘于前期的基础设施完善和长期制度改革。1998-2004 年,全国两期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架设低压电线344万公里;2006 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推行了以大电网延伸为主的“户户通电”和无电户通电工程,为后续全国推行家电下乡政策奠定电力设施基础。

      长期制度改革的“减负”、“增收“也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1998 年以来,中央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税费改革。2006 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改革前1999 年相比,全国农民一年减轻负担约1250 亿元。同时,2008 年底开启的“四万亿”计划亦为农民工群体带来“增收”,2009-2011 年期间农民工人数/人均收入增速大幅提升。

      促消费政策还有哪些期待?补贴之外,“扩围”、“减负”、“增收”政策或在路上相比商品消费,当前服务消费修复仍有较大空间,促消费政策或可进一步扩围至服务类消费。从消费内部恢复情况来看,当前商品消费恢复已经基本到位,服务消费距离2019 年及之前趋势仍有明显的缺口。2025 年春节期间文旅、电影等服务消费热情高涨,全国层面促消费政策若扩围至服务消费,如专项资金支持服务消费供需等或可助力其加速修复。

      促进服务消费,除提供优质消费产品外,闲暇时间或亦是服务消费必不可少的要素。完善休假制度方面,进一步优化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安排,鼓励企业落实带薪休假等政策,或有助于推动居民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服务消费。而2024 年11 月推出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已提出自2025 年1 月1 日起假日增加2 天。

      无论是提振商品还是服务消费,为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或是提振边际消费倾向的根本。当前居民“减负”已在进行,例如存量房贷利率下降,部分城市推出新居民、青年人租房补贴政策,后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也有助于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和利率水平。“增收”方面,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生育补贴等机制性政策或可期待。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日期:2025-02-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