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报告:关于对等关税
事件:
美国当地时间2 月13 日,特朗普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对外国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
2 月17 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X 发文确定将增值税、行业补贴和准入门槛等系列非关税政策纳入考量。
核心观点:
特朗普政府提出“对等关税”政策框架作为过去10-20%普遍关税的替代方案。“对等关税”在美国历史上最早可追溯至1890 年《麦金莱关税法案》。或由于推高通胀,或由于逐国实施层面的障碍,其最终难以被落实或长效使用。
本轮关税战中,“对等关税”概念再次升级,从税率数字匹配升级为制度性竞争(如针对增值税国家,或考虑行业补贴、准入门槛和政策限制、汇率贬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等诸多因素)。这使得最终的“对等税率”难以确定,从结果看,各国关税水平未必一定上升,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3 年美国进口平均税率为3.3%。如果只考虑拉平税率,将平均税率提高至占美国全年进口总规模85%的主要9个国家和地区加权平均进口税率的6.38%,静态估计,能够增加美国联邦税收约870 亿美元。
对于中国来说,第一轮关税战后,美国从中国大陆地区进口应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已上升至21.1%。如果同时考虑进口税率(7.5%)和进口产品销售增值税(13%),总税率为20.5%,也低于目前美国对中国关税水平。
对比同样是增值税制度的欧洲国家,欧盟27 国的进口增值税税率均在20%左右水平,简单算数平均为22%,叠加平均进口关税5%,总税额高达25%;英国进口增值税税率20%,叠加进口关税3.8%,总税额高达23.8%。显然欧盟国家可能受新关税框架的冲击更大。理论上来说,如果不考虑其他贸易壁垒,中国受“对等关税”的冲击最小,出口竞争力甚至可能因此而相对提升。
风险提示:征收关税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