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略周观察:德国下一届政府的政策偏好有什么特征?
研究结论
战略动向复盘:2 月18 日,美国与俄罗斯的外交、经济团队成员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会谈,市场开始“和平交易” (peace trade)。若美国威胁对乌克兰的援助断供,且乌克兰无法从其他来源获得增量援助,乌克兰可能不得不接受美俄谈判的结果。
继而,欧洲国家(尤其欧盟区国家)对乌克兰援助的边际变化尤为重要。2 月22日,据彭博社报道,欧盟正在考虑对乌克兰提供价值200 亿欧元的增量军援。另一方面,欧盟内部政治正在发生变化,近期最大的变量即是2 月23 日德国联邦议会的选举和日后的政府更替。德国政治的变化是否会影响欧盟对乌克兰军援的前景?
德国选举:结果符合此前民调预期。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获得208 席(33%议席)成为本届议会第一大党,掌握组阁主动权。现执政联盟内的社民党(SPD)仅获得120 席(19%议席),右翼的另类选择党(AfD)获得152 席(24%议席)。理论上,基民盟/基社盟可与社民党或另类选择党二者任一组建政府,但基民盟领导人墨茨此前已排除与另类选择党结盟的可能性,继而德国下一届执政联盟大概率是中右的基民盟/基社盟与中左的社民党构成。
下一届德国政府的政策偏好可能有什么特征?在经济政策上,中右翼的基民盟/基社盟整体偏好减税、去监管,但由于现执政党社民党大概率继续留在执政联盟内,我们预期政策延续性可能较强。在限制财政加杠杆的宪法“债务刹车”(debt brake)机制上,由于政治光谱两端的左翼党(Die Linke)与另类选择党现均反对修改“债务刹车”机制,且两党共有216 席、超过30%,导致下一届政府可能依然难以修改“债务刹车”机制。
在国防与俄乌问题上,在2 月23 日选举结果初步公开后,基民盟领导人墨茨表示希望欧洲防务能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如果从战略角度出发,墨茨的表态是符合欧洲安全需要的。无论俄乌最终结局如何,欧洲安全处境都发生了变化。只要俄乌任意一方没有去军事化,在欧盟区的东侧都可能出现一支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的陆军,这支陆军对欧洲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无人能保证乌克兰的陆军未来不会将矛头转向西方)。同时,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是否依然愿意承担了欧洲安全的主要责任需要打个问号。特朗普政府当下的倾向至少是交易型的,即要求欧洲对美国提供的安全服务作出回报。这意味着,欧洲对防务的需求在上升,但防务的供给却在下降,自然欧洲存在扩大国防开支、承担更多防务责任的需要。
对应到德国对乌克兰政策上,这至少意味着因援助导致国防开支增加相关的政治阻力可能有限。剩下的主要问题是,援助乌克兰是否是运用国防开支最有性价比的手段。总体来说,从战略角度出发,我们的判断是军事上援助乌克兰、防止欧盟东侧国家直面俄罗斯武装力量对欧洲安全而言是有吸引力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德国联邦政府的政策偏好到政策结果的传导并不顺畅。由于德国政府结构有三层(欧盟-联邦政府-州)、政治分权化程度较高,联邦政府不得不与欧盟和各州政府谈判政策,联邦政府的偏好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政策结果。由于乌克兰相关问题牵涉到财政(需要与州政府谈判)与防务(需要与欧盟谈判),最终政策结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情况发生变化,促使谈判的前提发生变化;美俄关系缓和进程超预期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