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行业:支持民企高质量发展,多元化融资空间打开

股票资讯 阅读:8 2025-03-05 18:49:28 评论:0

  事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工商银行、人保集团、中信证券、国担基金等4家金融机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负责人作经验交流。点评:

  会议提出多项举措,提升民营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重点包括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持续发挥“第二支箭”的撬动引领作用。此外,资本市场作用同样重要,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

  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券商在做好融资媒介的同时亦承载资金供给职能,而险企在中长期资金供给方面则起到支持和引导作用,有望带动更多外部资金支持民企发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民企间接融资和债务融资能力下降,进一步推升整体融资成本,这就需要股权融资渠道给予更大的支持,预计未来针对民企上市和定增的“融资快车道”将逐步落地,推动民企多元化融资渠道的畅通。险企在股权投资方面的各类监管标准有望更加灵活,推动险企更为积极地通过权益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形式投资优质民企。与此同时,券商和险企亦有望通过全生命周期参与民企经营获取资本中介费用和投资收益,提升自身业绩和估值。

  投资建议:近期监管层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支持政策的重中之重。打通民企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资金融通功能需要证券和保险行业的全方位参与,且助力民企做大做强有望显著改善各类资本中介机构的经营业绩。对于证券行业而言,扩展民企业务资源有望缓解当前股权融资业务压力,更好把握民企融资这一细分赛道的业务机会,自有资金跟投亦有望受益于民企资质的持续提升,各业务条线间的协同效应有望持续显现。对于保险行业而言,近年来低利率环境对令险企投资端“资产荒”问题持续加剧,如何寻找高收益资产成为险企的一大难题。通过长线资金形式参与民企投资,解决民企资金融通难题,有望实现民企经营资质的改善,进而提高潜在投资回报,而更多较高回报的民企投资将持续优化险企投资资产结构,提升整体投资收益水平,降低利差损风险。

  整体上看,当前证券和保险行业马太效应不断增强,行业头部机构更有机会参与政策创新,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未来估值上升空间更大,建议持续重点关注。此外,在ETF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出于投资需求的差异化,证券保险ETF的投资价值也应继续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


东兴证券 刘嘉玮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