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报告:科技为矛、总量为盾 不惧外扰、做强自身

股票资讯 阅读:28 2025-03-06 09:04:09 评论:0

  3 月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学习如下:

      1、科技为矛。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29 次)+技术(15 次)+创新(40 次)共84 次的表述,相较2024 年科技(28 次)+技术(13 次)+创新(41 次)共82 次进一步提升,充分表明了2025 年政府工作聚焦科技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明确意图。在重点领域上,包括“人工智能”2025 年(3 次)、2024 年(3 次);“机器人”2025 年(1 次)、2024 年(0 次);“具身智能”2025 年(1 次)、2024 年(0 次);“再生材料”2025 年(1 次)、2024 年(0 次);“创新药”2025 年(2 次)、2024 年(1次);“生物制造”2025 年(1 次)、2024 年(1 次);“商业航天”2025 年(2 次)、2024 年(1 次);“低空经济”2025 年(1 次)、2024 年(1 次);“量子科技”2025年(2 次)、2024 年(2 次)。

      2、总量为盾。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位“5%左右”,与上年持平,充分表明了稳住经济增速的政策意图。同时,将赤字率从2024 年“拟按3%安排”调整至2025 年“拟安排在4%左右”,是对前期长期维持3%的明显突破,也是对前期政治局会议“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具体回应,同时,“左右”的安排意味着设置了弹性空间,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高至1.3 万亿,较上年增加3000 亿,并进一步推动“两重”和“两新”项目的落地。

      伴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增加,在“两重”项目,有望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寻找到项目扩大的空间。

      在“两新”项目上,根据商务部在1 月15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初步统计,2024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 万亿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后续有望进一步发挥作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 万亿元,相较上年增加了5000亿,给地方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并在收购闲置商品住宅上发挥作用,同时推动地方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3、不惧外扰。对外部形势的判断,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为“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2025 年政府报告相关内容相较2024 年着墨更多,充分表明了政府工作对外部形势的高度重视。

      我们认为,部分国家采取了单边主义、孤立主义行为,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外部扰动,但自2018 年以来,我国对单一经济体的出口占比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加征关税等行为对我的扰动程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根据2025 年政府工报告的表述,“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而且包括财政、货币、就业在内的总量政策,都存在应对性扩张的空间,有望化解外部冲击,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4、做强自身。从重点任务上看,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国内需求”排在第一位,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而且提出了“全方位”,充分表明了当前稳住经济总量的政策意图。在重点任务第二位,仍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表明了对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视程度。在重点任务第五位,提出“稳外贸稳外资”,相较去年重点任务,在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聚焦外贸与外资这两个重点领域。在重点任务第九位,提出了“降碳减污扩绿”,以及“全面绿色转型”,相较2024 年重点任务,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在重点任务第十位,提出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并且在具体内容中,将“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有利于确保社会面平稳运行,充分应对外部扰动。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经济波动超预期风险。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畅/游勇 日期:2025-03-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