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快评报告:补资本 稳信用
事件:
2025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投资要点: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根据我们此前的测算,若六家国有大型银行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个百分点,所需要注资的规模约为1.07万亿元。当前国有大行的杠杆约为14倍,理论上1.07万亿元的注资,能够撬动15万亿元的总资产投放。按照分期分批的思路,本次5000亿元用于首批银行注资,有助于保持规模增长的稳定性、提高银行体系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另外,由于隐性债务置换或带来银行业整体贷款增速下降。不过,贷款增量的减少转为政府债券的增加,对银行总资产增速的影响相对中性。另外,大行注资后确实会对每股分红有一定的摊薄。
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报告中提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综合考虑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我们预计2025年整体货币以及社融增速目标或略有下降。另外,报告中提到“适时降准降息”的表述,考虑到开年信贷投放以及财政发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预计降准或先于降息。
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我们预计除了此前使用较多的专项注资和兼并重组方式外,市场退出方式或也将积极推进。
投资建议:受政策性因素引导,即政府债加速发行以及贷款的前置投放,体现了稳增长的特征。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提到“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后续LPR将进一步下调的预期,或加快了信贷投放。另外,高增的信贷数据反映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的恢复,结合财政存款数据的同比变动情况,我们预计财政的明显发力,或是促进实体部门融资需求回升的主要因素。在财政政策的带动下,利好宏观经济的短期回暖,叠加新一轮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缓解地方债务风险,银行板块整体资产质量预期也随之有望改善,并维持板块估值的稳定。另外,综合考虑银行股当前的股息率以及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短期板块防御属性仍然较为明显。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企业偿债能力超预期下降,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银行的净息差产生负面影响;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也会对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