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宏观*总量深度:科技改变经济的方式(下):从科技到日常
对新科技出现反应最快的是资本和资本市场。从A 股和美股过去不同时期的行业、主题、概念分类市场表现看,科技都是市场涨幅最好的分类之一。另一方面,资本定价的新兴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难避免出现泡沫膨胀和破灭的过程。以美国互联网泡沫为例,前期技术突破、市场推广、商业模式创新、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政策扶持、资本涌入等,都是推升泡沫的原因,后期业绩不达预期、行政干扰、行业造假丑闻等,都是造成泡沫破灭的原因。
但大浪淘沙过后,虽然龙头公司更迭,但新技术随着市场渗透率提升和对传统经济的改造,在经济总量和资本市场中的占比仍将继续提升。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看,政策的影响不容小觑,自2009 年我国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24 年1-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40.3%,并且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之一,可见在新兴技术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政策扶持的重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科技发展有两种路径。一是学习引进,高铁的发展和普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习引进科技成功的例子。二是自研创新,5G 通信行业的发展是另一个自研创新科技成功的例子。
居民耐用消费品、高铁、通信,三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所属的商业模式略有不同。耐用消费品行业发展更多依赖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高铁属于公共事业范畴,虽然收入端依赖居民出行需求,但投资端更多依赖财政支出,通信行业发展虽然也受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影响,但更多情况下是带动基于通信行业技术进步而带来的商业应用发展消费。虽然三类科技发展的商业化模式差异较大,但从逻辑上看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需要打通“科研-投资-生产-最终消费”的链条。从宏观方面理解,在从科技到日常的发展过程中,新科技主导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交替上升,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互印证。此外就是科技主导的增长,通过持续的工业化和产业升级,将发行货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实物资产,通过出口形成了外汇,通过工资收入转化为了居民储蓄,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我国通胀的波动中枢。
资本市场作为价值挖掘者,通常在新技术新产业出现的早期就介入相关行业的一级市场融资,并同时体现在二级市场定价方面。在新兴经济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忠实的反映了其从概念成长为行业的过程,并最终体现为市值做大的结果。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等。在宏观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生产、销售、出口等方面实现了快速且跨越式的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科技发展首先是从学习引进开始,逐步过渡到自研创新。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科技对经济要实现持续拉动,都需要打造从科研投入到销售收入的可循环的商业模式。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则一方面表现为科技商业化的过程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新兴产业成熟的过程中产品价格存在下行趋势,以及经济强劲增长吸纳了新增货币,有助于稳定通胀。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周期超预期下行;国际局势复杂化;科技发展过程困难较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