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6月金融数据解读:淡总量 重质效

6月金融数据解读:淡总量 重质效

宏观研究 100

  事项:

      6 月我国新增社融3.30 万亿元(预期3.22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13 万亿元(预期2.13 万亿元),M2 同比增长6.2%(预期6.7%)。

      结论:6 月金融数据观感上较为“割裂”。

      一方面,新增社融总量小幅超出市场预期。除政府融资的持续贡献外,信贷在季末借势修复,脱离了4 月以来的“负增长”边缘,也是重要原因。说明“挤水分”的影响可能在边际减弱。另一方面,在较好的社融数据下,货币统计(M2/M1)依然偏弱,本质上是信贷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货币派生减弱。在“优化存量”和“均衡投放”的要求下,新增信贷尽管绝对值尚可,但同比依然较弱,拖累货币增速。具体看:

      一是社融环比显著改善,反弹斜率符合季节性特征,但同比支撑仅来自政府融资,信贷成为最大拖累,社融在去年的高基数下增速下降0.3pct 至8.1%。相较去年同期,6 月社融少增9283 亿元,各科目对同比增量的贡献度排名如下:政府债券(贡献33.6%)、非标(贡献-4.3%)、直融(贡献-7.2%)和信贷(贡献-119.2%)。

      二是信贷数据季节性修复,但同比跌幅扩大。6 月新增信贷2.13 万亿元,同比少增9200 亿元,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方面,虽然新增额环比季节性回升,但从同比角度看,二季度三个月份呈逐月走弱状态。4、5、6 月同比分别+112 亿元、-4100 亿元、-9200 亿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融资“需求约束”下,央行“优化存量”和“均衡投放”的工作要求,并不意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出现下降。另一方面,过去三个月票据融资数量逐月下降(分别为8381 亿元、3572 亿元、-393 亿元),指向企业贷款数据“含金量”上升。

      三是6 月存款增加2.46 万亿元,但高基数下M2 同比增速继续大幅下降1pct 至6.2%,除“挤水分”的直接影响外,高息存款的减少也使理财、货基等非银产品吸引力上升,资金“出表”延续。

      前瞻地看,尽管6 月有所企稳,但未来我国金融数据将进入“淡总量,重质效”的换挡期。其中重要特征可能对应“社融强,货币弱”。主要原因在于货币的派生渠道主要来自信贷,而信贷进入“存量时代”;社融将转为政府融资主导,仍将保持一定增速。由于上半年政府融资偏缓,这一特征在下半年可能加速演绎。

      解读:淡总量,重质效

      社融:政府融资支撑

      6 月社融环比显著改善,反弹斜率符合季节性特征,但同比支撑项目仅有政府融资,信贷成为最大拖累,社融在去年的高基数下增速下降0.3pct 至8.1%。相较去年同期,6 月社融少增9283 亿元,各科目对同比增量的贡献度排名如下:政府债券(贡献33.6%)、非标(贡献-4.3%)、直融(贡献-7.2%)和信贷(贡献-119.2%)1。

      人民币贷款

      信贷数据季节性修复,但同比跌幅扩大。宽口径下(非社融),6 月新增信贷2.13 万亿元,同比少增9200亿元,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方面,虽然新增额环比季节性回升,但从同比角度看,二季度三个月份呈逐月走弱状态。4、5、6 月同比分别+112 亿元、-4100 亿元、-9200 亿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融资“需求约束”下,央行“优化存量”和“均衡投放”的工作要求,并不意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出现下降。另一方面,过去三个月票据融资数量逐月下降(分别为8381 亿元、3572 亿元、-393 亿元),指向“挤水分”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票据“托底”必要性下降,数据质量显著改善。

6月金融数据解读:淡总量 重质效


      从结构看,居民贷款表现略好于企业贷款。

      企业贷款方面,数据依然偏弱,但“含金量”有所上升。当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1.63 万亿元,同比少增6503 亿元,跌幅较5 月(同比-1158 亿元)进一步扩大。结构上,中长贷当月增加9700 亿元,短贷增加6700 亿元,但从环比修复幅度看,短贷(+7900 亿元)强于中长贷(+4700 亿元)。此外,企业贷款“质量”有所提升,4-5 月票据融资占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分别为100%和48.45%),本月回落至-2.46%。

      居民贷款方面,总体依然偏弱,中长贷韧性相对更强。当月新增居民贷款5709 亿元,环比虽然季节性改善,但同比跌幅仍在继续扩大(同比少增3930 亿元)。具体看,短贷增加2471 亿元,同比少增2443 亿元,中长贷增加3202 亿元,同比少增1428 亿元,尽管5 月地产政策优化对中长贷有所提振,但总体而言短贷与中长贷同比跌幅均较5 月扩大。

      非标、直接融资与政府债券

      政府融资维持高位。当月新增政府债融资8487 亿元,同比上升3116 亿元,是本月社融同比变化的主要支撑。需要提示的是,上半年政府债发行进度偏缓,其中国债(一般+特别)发行进度约35.8%,地方债(一般+专项)发行进度约40.5%,有望在下半年加大对社融支撑力度。

      表外融资继续萎缩,主要受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拖累。当月表外三项融资合计减少1300 亿元,同比多减399 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萎缩2047 亿元,是表外融资的最大拖累。信托贷款增加748 亿元,委托贷款小幅萎缩1 亿元,均同比回稳(信托同比多增902 亿元,委托同比少减55 亿元)。

      企业直融有所修复,但同比依然少增。当月新增企业直接融资2282 亿元,同比少增667 亿元。结构上,信用债发行显著回暖,新增融资2128 亿元,同比少增121 亿元。股票融资有所企稳,新增154 亿元,同比少增546 亿元。

      货币:资金“出表”延续

      6 月存款增加2.46 万亿元,但高基数下M2 同比增速继续大幅下降1pct 至6.2%,除“挤水分”的直接影响外,高息存款的减少也使理财、货基等非银产品吸引力上升,资金“出表”延续。从结构看,财政、非银存款萎缩,居民、企业存款增长。当月新增居民存款2.14 万亿元,同比少增5336 亿元;新增企业存款1 万亿元,同比少增1.06 万亿元;新增非银存款-1800 亿元,同比少减1520 亿元,资金向非银的转移依然在继续;新增财政存款-8193 亿元,同比少减2303 亿元,政府支出偏弱。

      值得关注的是,M1 同比增速继续回落0.8pct 至-5%。随着数据“挤水分”效应下降,财政支出偏缓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1。M2-M1 增速剪刀差保持11.2%不变,社融-M2 继续上升0.5pct 至1.9%。

      风险提示

      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董德志 日期:2024-07-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