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类资产周观点(19):特朗普交易和降息交易之后
核心观点
最近宏观交易,市场把更多关注给到了海外。一是降息交易, 二是“特朗普交易”。
当下降息交易,交易全球需求衰退,铜、油跌价,运价下挫可做印证;“特朗普2.0”交易框架中,有一点较为明确,中国或面临更为严苛的关税壁垒。
我们相信中国全产业链制造优势以及强劲的出口竞争力, 但三季度全球需求偏弱,特朗普交易升温之下,预计出口板块或承压。
出口若有降温,内外需平衡的格局或面临松动,下半年宏观破局的关键落到了政策。
宽财政还是宽货币?我们认为,期待一轮以基建投资为主的宽财政,不再适应未来大趋势,下半年宏观破局的关键应该是货币。
我们始终强调,宽货币目的不在于刺激新需求,而是释放被偏高实际利率约束的潜在需求。
上周值得关注的市场表现:
(1)上证指数涨0.72%,周线终结7 连阴。市场情绪略有回升,周二、周四日成交额均破7000 亿。
(2)港股全线收涨,三大指数均涨超2%。黄金大涨,铜、油跌幅显著。当下市场开始定价一轮衰退交易。
(3)央行重构利率走廊,一度催生债市悲观预期。随着新一期通胀、社融及出口数据发布,国内基本面疲软事实叠加美元流动性偏宽预期,债市利率最终偏平稳。
最近宏观交易,市场把更多关注给到了海外。一个是降息交易,一个是“特朗普交易”。站在中国资产角度,关注海外,目的是为判断国内经济和政策走向。恰好近期关键的宏观数据也逐一发布,结合国内主线和海外扰动,我们认为重要变化,可能正在酝酿。
特朗普枪击事件叠加降息交易,未来一条宏观主线逐步清晰,那就是中国出口预期降温。
我们曾经指出,2022 年美国货币收紧以来,其实全球便处于一轮需求收缩时期。只不过2023 年美国银行业危机令美国被动开展了一波货币宽松,加上财政扩张, 2023 年年中美国重启需求小周期,全球需求也再度扩张。全球制造业景气可同步印证,例如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国家制造业PMI 在去年底7 月开始触底反弹。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债利率维持高位水平, 去年初货币财政宽松撬动的需求小周期,今年开始降温,所以5 月以后美国就业数据下滑,通胀下行,最终7 月上旬市场迫不及待开启一轮衰退交易。
我们预判三季度海外大的方向是衰退交易,资本市场已经对这一趋势做提前反应。
经济层面的需求降温趋势明朗之后,海外不确定性落在政治层面,主要是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
相较拜登,特朗普更聚焦于:1、对外实施“美国优先(A merican First)”政策,主张征收高关税,尤其对中国商品或征加60%的极高关税。2、更大规模国内减税、回归化石传统能源以及偏严苛的移民政策。3、主张制造业回归美国,做强美国经济。
如果说之前美国大选结果尚存分歧,特朗普枪击事件之后,特朗普交易提前升温。
“特朗普2.0”交易框架中,美元、美债和通胀走势因经济传导机制过于复杂,尚存不确定性;但 “特朗普2.0”交易框架中,有一条交易线索比较明确,也将深刻影响中国资产定价,那就是更加严苛的中国出口环境。
我们相信中国全产业链制造业优势以及出口的全球竞争力,但在三季度全球需求偏弱,特朗普交易升温,这样的海外变局之下,预计未来出口板块或将承压。
国内经济趋势比较明朗,下半年存在变局可能的是政策。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探讨由来已久,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退坡,汽车消费降温,所以今年上半年内需收敛的压力,甚至强于去年。所幸上半年仍有出口支撑,经济仍巧妙地达成内外需平衡。
然而5 月以来出口走弱迹象越发明显,市场对这一趋势较早做出敏锐反应。近期市场对宏观数据开始脱敏,不论是6 月物价,还是金融数据,甚至看似偏高的6 月出口同比,都未能引发市场波澜。
出口非常重要,因为出口不仅关系GDP 增速,还关系制造业投资、就业吸纳,甚至通过经常账户影响汇率。
海外需求衰减,特朗普枪击事件之后,中国出口或许面临降温。出口降温之后,内外平衡面临松动,下半年宏观需要破局,破局的关键在于政策。
既然下半年破局有赖于政策,看点是财政还是货币?
宽财政还是宽货币?若以传统视角看待财政,市场期待一轮地方基建为主导的宽财政,这一预期可能会落空。
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改革题眼或落到央地关系重塑。目前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地产再难回到过去高投资-高周转时代,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再启动一轮地方基建扩张来对冲增长,撬动的是无效投资和无效增长。据此我们认为,投资为主导的宽财政,很难在下半年看到。
我们认为下半年经济破局的关键在于货币。我们始终强调,宽货币的目的不在于启动新增需求,而是释放被偏高的实际利率约束的潜在需求。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动力不足,地产周期改善有限,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