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系列三:金融总量向下 关注7月货币政策空间
宏观事件
7 月12 日,央行发布2024 年6 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为18.1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3.45 万亿元;6 月M2 余额305.02 万亿元,同比增长6.2%;M1 余额66.06 万亿元,同比下降5.0%。6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存款余额同比增长6.1%。
核心观点
总量向下,结构转型
负债端:M1 负增长程度加深。1)6 月份的M1 负增长进一步扩大,有效融资偏弱(前景预期偏弱,融资意愿偏低)、打击资金空转(即贷即收、等额存贷、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债市分流存款(央行喊话债券市场变化及潜在风险)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降低金融数据增速。2)6 月M2-M1 剪刀差在M2 和M1 同步转弱下保持在11.2%,其中M1同比从-4.2%回落至-5.0%,M2 同比从+7.0%回落至+6.2%,均降低0.8 个百分点。
资产端:总量放缓,结构转变。1)政策弱化总量背景,季末效应下6 月社融增量增加3.3 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增加8500 亿元,较5 月回落3700 亿元。2)境外信贷延续扩张。6 月企业信贷同比增速放缓至10.7%,但非银信贷增长再次回升至100%(虽然环比略有下降)、境外信贷回升至56%(6 月环比增733 亿元,近一年月均增515 亿元)。
净效应向下,货币趋宽松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周期的影响需要关注的多空因素的净影响。一方面在于实体经济在房地产周期影响下的需求回落(517 地产新政后整体需求的改善偏慢),另一方面在于政府投资扩大进行的总需求对冲(截止7 月第二周,7 月国债净融资4772 亿元,为近五年高位但低于2020 年;地方债继续回落,7 月甚至转负-563.7 亿元;截止5 月财政预算支出完成进度相比较过去五年均值收敛至+0.2%,并未明显体现为“超前”)。6 月金融数据继续表明,当前金融周期并未有效开启向上,宏观对冲需求仍较强。
从利率品供需角度:政府净融资扩张驱动的社融“拐点”再次回落,6 月利率品供给节奏依然偏慢,短期关注负债端的空间,7 月在美国就业、通胀数据回落叠加两位老年总统候选人带来的政治不确定环境下,外部压力阶段性缓和降低国内利率的约束。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上游价格快速上涨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