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专题报告:央行国债借入操作对股债的影响
核心结论:①23 年以来长债利率快速回落、偏离经济增速走势,本次央行借债操作可能阶段性影响长债利率走势。②资配视角下,若长债利率阶段性上修,债券吸引力将回落,考虑到房市短期仍在调整,资金可能偏向权益资产。
③过去三年高股息风格持续占优,跟长债利率持续下行有关,若长期利率上修,市场主线望转向白马股。
央行借债操作或阶段性影响长债利率走势。年初以来我国长端利率快速回落,针对长债收益率快速下行的问题,4 月以来央行多次发声对长债收益率进行预期管理。尽管央行多次提示长债风险,但市场反馈效果不佳,长端利率短暂上修后再度步入下行通道。在此背景下,7 月 1 日央行公告宣布“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我们认为,此举或预示着央行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这一新工具已临近实施,未来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债券二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利率走势,进而避免长端利率过度偏离合理水平。当天市场表现亦反映了这种预期,国债期货应声下跌,债券市场收益率快速上行。央行借债操作可能阶段性影响长债利率。结合我国历史数据来看,名义GDP 增速反映了实际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的综合情况,名义经济增速是利率中枢的锚。但23 年以来长期债券利率快速回落并逐渐偏离经济增速走势。展望未来,随着央行卖债进入实操阶段,利率再探新低的阻力可能更大,长期利率中枢或出现阶段性上修。
长债利率如阶段性上升或致资金偏向股市。过去两年资金大量流入债市,导致长债利率持续回落。2023 年以来,一方面经济波折修复、社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高收益资产减少,另一方面化债压力下城投债信用风险降低的同时发行收紧,市场可能正在经历新一轮 “资产荒”。在此背景下,23 年以来公募、保险等机构纷纷增配债券,大量资金流入债市,导致利率不断下行。
随着央行采取实质行动,卖债正步入实操环节,短期内债市情绪或受到压制,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资金流入地产市场的概率不大,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短期仍在调整,中长期来看,居民对地产的刚需配置力度将趋势性下降,房市长期吸引力可能下降。因此,随着利率阶段性上行,配置权益资产可能是更优选择,当前A 股配置性价比已经较高:从资产比价指标看,股市情绪已降至历史偏低水平;从估值层面看, A 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破净率明显高于历史四次底部均值水平。
股市的白马风格或占优。过去三年高股息风格持续占优,跟长债利率持续下行有关。从超额收益看,21 年2 月以来,在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高股息策略维持超额收益。从绝对收益看,22 年10 月底以来中证红利指数跑出明显绝对收益。为何过去三年高股息资产持续表现亮眼?我们认为,主要是国债利率与股息率之间的比价效应助推了高股息风格走强。21 年以来利率和股息率的走势出现明显背离,比价效应作用下,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央行卖债操作或引致长期利率阶段性上修,从而削弱利率与股息率间的比价效应,使得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下降。不仅如此,本轮高股息资产超额、绝对收益持续已久,估值已明显抬升,未来高股息板块的性价比或有所下降。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