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报告:美国对华关税的逻辑(更新)
核心观点
美国对华关税逻辑:
1、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针对竞争性产业征税较重,亦为中国中高端制造业,如通讯、机械、运输设备等。
相关商品关税覆盖率几乎100%,商品税率普遍在25%。拜登加税之后,电动汽车税率100%,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税率50%。
2、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征税力度偏弱,这些商品美国对华依赖度较高,如鞋帽、消费电子、家具、矿产品、轻工制造。
相关商品关税覆盖率约50%,关税税率约在7.5%,部分商品甚至暂停加关税。
3、美国对自身绝对优势行业,对华关税力度偏轻。如石油石化、农林牧渔、医药品。
相关商品关税覆盖率约60%,关税税率不超过5%。
美国对华征加关税之后, 美国对华商品依赖度下降, 从峰值21.6%(2017 年)降至13.9%(2023 年)。
特朗普枪击事件过后,市场提前开展“特朗普交易”。
特朗普执政理念中,强调对华征收高关税。特朗普曾对华加征过四轮关税,此次竞选前更是声称要对中国所有商品征收60%关税。
美国政府对华关税取向如何,最终将走向何方?
我们复盘2018 年以来的美对华加征关税,尝试厘清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逻辑。
一、美国对华关税,不同行业区别显著
2018 年开始,特朗普频繁对中国商品征加关税。特朗普对华共施加四轮关税,涉及规模高达3700 亿美元。
从征税序列看,特朗普政府对华征税重点关注新兴制造商品,随后征税扩散到中国传统制造优势的商品特朗普对华前两轮加征关税,重点锚定中国新兴制造业商品,例如机械设备、电机及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第三轮、第四轮加征关税,产品范围才扩大到中国传统优势商品,例如纺织品、家具玩具、钢铁制品等。
从征税力度看,美国对华商品征税,征税力度大的商品也还是集中在新兴制造业。
美国对机械设备(如专用机械、动力机械、通用机械等)、电力设备、道路车辆等的关税覆盖率都近100%,这些行业是中国中高端制造业,也是新兴产业。
二、哪些行业关税力度偏弱?中国传统优势行业。
中国传统优势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美国产业互补性强,且美国对华贸易依赖度高。
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有鞋帽、消费电子、家具、矿产品、轻工制造等产业,这些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也是美国相对缺乏的产业。中国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品,占美国相关进口量总额一半。
美加征关税顺序靠后。这些都是在中美贸易战后期才开始加征,拜登本轮加征关税也并未涉及。
税率低(约在7.5%)。2019 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订后,特朗普将对第四批1200 亿美元商品加征15%的税率下降至7.5%。这第四批1200 亿美元商品主要包含的是玩具、服装、塑料制品、钢铁制品。
关税覆盖率低(不超过50%)。鞋帽、消费电子、家具、矿产品、轻工制造的关税覆盖率分别为42. 5%、47.1%、41.6%、45.9%和40.4%,关税覆盖率都低于平均水平。
三、哪些行业关税力度中性?美国绝对优势行业。
美国有绝对优势的行业,具备充分的产品自信,对华关税力度也偏轻。
美国具备绝对竞争优势的行业是石油石化、农林牧渔、医药品和精密仪器,从中国进口规模较小。
关税覆盖率偏低(略低于均值水平60%)。美国进口规模相对最多的是精密仪器,规模超过100 亿美元,关税覆盖率为61.4%,略低于均值66.1%。医药品进口规模为73.7 亿美元,关税覆盖率仅有0.1%,除精密仪器在2018 年第一轮被加征关税外,其余行业的产品被征收关税的顺序相对靠后,或并未加征过关税。
四、哪些行业关税力度最强?中美竞争博弈行业。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针对性最强的行业是中美存在竞争博弈的产业。
中美产业竞争较多的是中高端科技制造业,例如通讯、机械、运输设备等。
美国对华贸易战最先开征的就是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相关产品税收。特朗普对华前两轮加征关税,重点锚定中国新兴制造业商品,例如机械设备、电机及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第三轮、第四轮加征关税,产品范围才扩大到中国传统优势商品,例如纺织品、家具玩具、钢铁制品等。说明针对中高端制造业征税,是美国对华关税的首要目标。
对中高端制造业的税率始终维持在25%,甚至还在翻倍增长。2019 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订及此后多轮谈判磋商未改美国对中国中高端制造所加征的税率,而是选择降低非战略性行业的关税。今年5 月拜登再次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等中国出口“拳头”产品加征关税,在4 年前被加征25%关税的基础上,税率翻倍增长。
关税覆盖率也最高(几乎约为100%),远高于平均水平66.1%。对机械设备(如专用机械、动力机械、通用机械等)、电力设备、道路车辆等中高端科技制造业的关税覆盖率都近100%,意味着这些行业的产品都会被加征关税。
五、总结: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逻辑和特征
(一)特朗普上任之后,面临处于历史极高的中国出口占比份额,美国对华商品征加关税。尤其2018 年之后,关税增幅显著。
(二)疫情前后美国对华关税有所放缓,但近期美国大选,两党竞相对华加征关税。
(三)美国对华征收关税,针对不同产业,关税力度存在差异。中美竞争博弈产业,征税力度最强, 范围最广,关税减免的空间最小;美国绝对优势产业征税力度中性,范围偏广,关税减免弹性有限;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美国依赖中国较多产业,征税力度最弱,范围最小,关税减免的讨论空间大。
(四)美国对华征加关税之后,现实效果是美国对华商品依赖度下降。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动力不足,地产周期改善有限,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