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专题报告:从份额变迁看中国出口趋势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外需持续强于内需,出口是当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不过从5 月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出口交货值同比等领先指标看,出口有边际放缓的压力。在海外补库推动下,WTO 等国际机构预测2024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上升,中国出口压力主要来自于份额占比的高位回落。
在回顾2019 年以来中国出口份额变迁的基础上,预判未来中国出口份额趋势,对于判断经济形势、逆周期调节力度和资本市场,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对比2019 年和2023 年,中国出口商品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分产品看汽车、光伏组件、电商出海等新的出口优势产品或者新业态,以及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电机电气,支撑了中国的出口份额提升。分国别和地区看,传统贸易伙伴里除欧盟外,中国对其他的出口占比多数回落,其中向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出口占比共计下降6%。出口增量主要来自于东盟、俄罗斯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2023 年东盟开始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展望2024 年下半年,我们认为中国出口份额会继续维持韧性。预计2024年中国出口金额占全球比例,区间为13.8%到14.2%,中位数为14.0%,下半年中国出口不悲观。
一是从出口区域视角来分析。中国对东盟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在2022-2023年,驱动因素包括2022 年RCEP 生效后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加快、部分中国产业外迁到东盟、后疫情时代东盟承担了一部分转口贸易的职能,以及东盟的经济景气度高于全球平均等,这些推动因素短期仍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加大了从中国的进口替代,目前来看这一趋势年内大概率会延续。过去30 年美国经历了八次完整的库存周期,其中有七次当美国进入到主动去库尾声时,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将回升。今年一季度美国开始补库,尽管由于两国经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历史经验的参考意义下降,但中国化工产品以及服装等消费品的出口,年内仍有望受益于美国的补库存。
二是从出口产品视角来分析。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和电机电气产品给中国带来的出口红利,随着疫情结束和订单回流,这种红利已基本消退,即2022 年和2023 年拖累中国出口份额的压力,2024 年将缓解。汽车作为近年新崛起的出口产品,东盟、中东和拉美地区的经济绿色转型,将一定程度上对冲美欧所出台的反制措施影响。疫情以来跨境电商对中国出口份额一直有正向提升,“内卷”时代,企业主动出海将使得这个趋势在年内延续。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大选年贸易摩擦上升,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