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重公平 惠民生
本次会议上承十八届三中全会,下接中国式现代化。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验,本次会议则高度评价过去十年经验,这一区别或显示出未来改革的路径仍延续过去十年的成功经验。会议“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会议将下一个阶段定义为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改革的成功经验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可能是未来五年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效率 VS 公平:公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过去经济告诉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可能还有待解决,这也促使本次会议将“公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且成为了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次会议通稿中明确表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显示出未来五年改革的方向性思路。同时,相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平也被置于效率之前。十八届三中全会表述为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先提公平再效率,而二十届三中全会表述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把公平放在了靠前的位置。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通稿加入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论述,或更加突出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表示为“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本次会议则新增一项,表述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在政府和市场的相关表述中,相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次会议更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同样体现公平和治理的重要性。
供给 VS 需求:高质量发展和侧重内需。供给端:(一)本次会议更注重供给端的创新,延续二十大重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脉络。(二)不同的是,本次会议中“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成为有别与二十大的新增内容,强调地方之间的互补效应而非竞争效应。(三)另外,会议再度重提数字经济、现代化基础设施等,可能成为后续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四)针对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和教育建设,本次会议延续二十大将其定义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求端:(一)更注重内需而非外需,相较于二十大,本次会议将民生列为重大任务值得关注,收入分配、就业优先、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可能成为未来需求政策的重心。(二)甚至要依托内需来链接外需,另外会议也表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特殊的短期分析:任务目标 VS 风险防范。三中全会一般更加关注改革等长期问题,本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却有所不同,会议举办期恰逢24 年二季度数据公布,本次会议通稿尾部增加了对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分析或是对数据的一种呼应。一是会议表示“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两会既定政策可能会加速。二是会议也在防风险,“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下半年是否有增量政策出台,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并将经济增长和防风险放在一起统筹考虑。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海外经济形势变化、房地产形势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