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三中全会公报的五大信号
一是海外形势更复杂。相对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国内的“全面小康”、“中国梦”,本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国际国内形势描述为“严峻复杂”,改革立意中的对海外因素的考量明显更多,这也是在系统部署上提高“安全”顺位的出发点,进而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二是目标导向更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到7 年后的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而本次二十届则要求到5 年后的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奠定了本轮改革“时间紧,目标重”的基调。
三是市场:从效率到公平、效率的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沿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效率优先、把蛋糕做大的思路。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市场的定位又有了微妙的变化——市场功能的定位变成了“ 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去掉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更加突出要“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从“决定性作用“到”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之间差了什么?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实现效率最大化的捷径。而通过制度性的管理,让更多的人受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重要的使命,在此基础上尽量避免对市场机制的扭曲,激发各方活力。从逻辑上来看,目前是先要有更为成熟的制度管理、从而才能使市场更公平化、最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四是科技与安全“含量”更高。在系统部署上,本次公报与十八届三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加入了“新质生产力”与“全面创新体制”。在面临当下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发展的首要,而这又需要“教育-科研-人才”体系,以及国家安全、产业安全的支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