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跟踪:发布会的五大看点
一是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企牵头重大技术攻关。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国企方面,首先,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启新一轮功能性改革,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其次,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切实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第三,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民企方面,一是支持民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二是完善民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本次财税体制改革总体上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基础上的一次深入完善和推进,但“研究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为首次提出,需要重点关注未来与数字经济相关税制改革,例如目前部分国家已经实行的数字服务税。其次,会议再次强调了拓展地方税源以及明确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其总体方向仍在于“事权上移、财力下沉",通过深化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市、县两级基层财政支出压力,通过税种改革培养地方税源。
三是探索国家资产负债表管理,优化存量结构调整。传统宏观研究侧重流量分析(如GDP),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飞速发展,存量指标的分析愈发重要。一是摸清“家底”,全面掌握我国各区域各部门的经济实力。二是把控风险,更好跟踪结构性矛盾的产生及宏观风险的积累。三是优化存量,梳理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结构,根据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产结构方面,包括优化政府和居民间的配置,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等。括负债结构方面,包括适当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稳定地方政府杠杆率,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等。
四是以新产业新业态为抓手,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产业发展已经作为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土地、人口等要素双向流动。
五是构建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碳排放的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和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提供基础保障。对接国际通行标准(如欧盟碳足迹管理),也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体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