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宏观*降息点评:降息的三个关注点
事件:7 月22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从即日起,公开市场7 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即日起,公开市场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为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市供求压力,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 质押品。
同日9 点,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 年7 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 年期LPR 为3.35%,5 年期以上LPR 为3.85%。为加强预期管理,促进LPR 发布时间与金融市场运行时间更好衔接,自2024 年7 月22 日起,将LPR 发布时间由每月20 日(遇节假日顺延)上午9:15 调整为9:00。
降息的三个关注点。本次降息时隔2023 年8 月已有11 个月,较以往有三处不同,一是招标方式由“利率招标”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与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招标方式相同,直接明确了固定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革,数量型转向价格型调控的过程中,进一步确定了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利率定位。二是强调“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后,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的诉求较强,稳增长目标权重阶段性抬升。第三个不同在于,今天除了降息公告,对MLF 政策也进行了修订,出售中长期债券的机构可减免MLF 质押品,为央行借券做准备,进一步传递央行要引导长端利率的信号,继续弱化MLF 利率。
维持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年初以来迟迟没有降息的原因主要在于汇率压力以及防风险。对于前一点来说,在目前9 月美联储降息预期趋稳的情况下,稳汇率目标可能阶段性让渡于稳增长目标,在可控情况下降息的空间还在。后一点来说,政策利率下调配合MLF 政策修订实际上凸显出了央行仍要维持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的决心,一方面配合央行自身借券操作,为央行提供足够的借券规模,另一方面参与机构减免质押品后释放供给,可缓解债市资产荒压力,从供需层面约束中长久期债券多头行为。
淡化MLF 政策利率色彩后,中长期市场利率将会在短期政策利率上加点形成,二级市场国债买卖将成为调节利率曲线结构的手段。
LPR 报价新传导路径形成。本次降息后LPR 报价同步下调,一是说明宣告LPR 与7 天期逆回购利率挂钩,形成了采用类似SOFR 的短端市场利率的方式,同时与1 年期MLF 利率脱钩,“7 天期逆回购利率——LPR利率——存贷款利率”成为新的传导路径。二是说明本次降息的主要目的仍是为了助力逆周期调节,在防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7 天期逆回购利率和LPR 的调整,预示着存款利率可能仍将继续下调。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地产复苏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