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政策跟踪:中国货币政策系列四:货币政策新框架 关注财政扩张和要素改革

宏观政策跟踪:中国货币政策系列四:货币政策新框架 关注财政扩张和要素改革

宏观研究 66

  宏观事件

      7月22日,央行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从价格角度,央行调整了OMO操作利率10BP,并同步调整了SLF 利率10BP 和LPR 利率10BP。从数量角度,央行一方面将7 天期OMO 由此前的“利率招标”改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放开逆回购的投放规模;另一方面,央行15 日虽然没有调降MLF 利率,但22 日减免了MLF 操作的质押品。

      核心观点

      央行货币政策新框架

      从OMO 到LPR,央行构筑新货币传导机制。22 日和7 天期逆回购利率同步调整的是SLF 利率和LPR 利率,可见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方式正由“MLF→LPR”转向“OMO→LPR”。

      而7 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放开了对数量的约束,央行更趋重视对于资金价格的管理,从政策框架的角度,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关注长期国债的发行对于货币政策操作提供的空间。

宏观政策跟踪:中国货币政策系列四:货币政策新框架 关注财政扩张和要素改革

      放短收长,央行稳定“宽松”预期和加强收益率曲线管理。短端利率上,19 日公布的“决定”说明稿指出当前摆在首位的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结合6 月份经济数据来看,“形波势好”的经济增加对短期政策呵护的需求,且6 月份的美元市场提供了这样的“降息”窗口,虽然10 个BP 显示出降息的谨慎。长端利率上,今年以来央行多次强调“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22 日通过减免MLF 操作抵押品的方式,表达央行调控长端利率。

      新货币政策框架影响

      预期财政将逐渐进入到扩张状态。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必要性,6 月中美均发布了向下波动的经济数据,基本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的较大调整也反馈了弱需求预期,体现了对宏观逆周期政策的需求。从支出结构看可能性空间,随着央地财权事权关系的调整完成,政策支出的不确定性也将降低,财政融资需求的扩张驱动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随着财政有效扩张的开启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预期未来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提速。利率作为最重要的要素价格,反馈着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随着央行政策操作在数量上的放开,强化每日公开市场操作中对于资金曲线的管理,有利于为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要素预期。在“决定”中明确指出了铁路等行业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资金要素的市场化将有利于其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提速。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金融市场波动风险

机构:华泰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闻宇 日期:2024-07-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