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央行7月意外降息或意味着新一轮政策支持的开始

宏观经济:央行7月意外降息或意味着新一轮政策支持的开始

宏观研究 115

  7 月22 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1 年和5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各10 个百分点。此前,市场预期本月央行不会降低LPR 利率。降息后,1 年和5 年期LPR 利率分别为3.35%和3.85%。央行同时宣布公开市场7 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操作利率则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而此前,央行在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时候并未降低利率。可以说,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已明确替代此前市场一直认可的MLF 利率,成为央行指定的主要政策利率。

      LPR 下调应该说符合我们一贯的预期。虽然信贷数据近几个月均有所下滑,央行卖出国债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流动性紧张,引发货币政策取向转向紧缩的担忧;但是我们一直认为由于经济复苏还未稳固,货币政策的取向仍是谨慎宽松的。此外,我们在年中展望报告中指出,如果中国经济动能突然转弱,美联储降息预期再起,中国的政策利率或下降10 个基点。而如今,对内看,由于不及预期的二季度经济增速,上半年累计经济增速已下滑至5%,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难度有所加大。三中全会公报亦罕见对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现5%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对外看,美国通胀率连续三个月下滑帮助美联储大幅提升降息信心。我们此前就预计政府会推出增量措施稳经济。央行降息或仅是第一步。

宏观经济:央行7月意外降息或意味着新一轮政策支持的开始


      结合7 月21 日发布的《决定》全文,我们期待政府在月底的政治局经济会议上推出更多增量政策措施,但是大规模经济刺激的可能性并不高。在拜登退出美国总统大选之后,特朗普当选新一任总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或还需为潜在的贸易关税战保留一定的政策空间。具体地看:

      在房地产政策上,7 月21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要“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意味着“三大工程”建设将继续积极推进,帮助支撑房地产投资。“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意味着目前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将进一步放宽。此外,政府还可能向购房者提供税费优惠和补贴。在供给端,我们认为月底政治局会议将再次强调加紧落实房企去库存、进一步要求推动白名单、融资协商机制和保交楼等房企融资支持政策。

      在财政政策上,《决定》要求“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在能满足符合专项债投资要求的现有项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或帮助专项债继续积极发挥稳投资作用。此外,《决定》中关于“建立政府投  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的表述意味着某些不具备专项债投资收益要求的项目或通过中央政府的长期投融资机制来支持,比如今年开始发行的超长期国债。在《决定》的指引下,发改委有望推出更多储备项目。这些要求均有利于投资的改善。

      在市场较为期待的消费税改革方面,《决定》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仅表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虽然消费税改革或将帮助改善地方政府财力,并调动地方政府促消费积极性,但是我们认为还需警惕短期内相关商品零售价格或受税改影响提高而抑制消费的负面影响。此外,促消费措施可能将全国性补贴政策扩展至鼓励除了汽车外的其他耐用品消费。与此同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行动也会妥善推进。

      在货币政策上,除了今天(7 月22 日)的降息和继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之外,我们认为央行亦可能积极使用结构性工具以达到定向宽松的作用。此外,如有需要我们不排除下半年再次降息(10 个基点)的可能性。我们仍预计下半年还有25-50 个基点的降准,不过可能性基于央行淡化数量指标(M2 和TSF 等)的说法有所降低。短期内由于金融“挤水分”和“防空转”等操作,信贷数据或持续低迷,观察短期利率指标或更能反映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向。

      投资风险:金融监管增强导致货币政策支持不足、地方政府去杠杆影响基建投资、房地产行业迟迟不能企稳、中美贸易冲突再升级。

机构: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金晓雯 日期:2024-07-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