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央行动态跟踪系列8:降息恰逢其时:兼论央行的三个平衡

宏观研究央行动态跟踪系列8:降息恰逢其时:兼论央行的三个平衡

宏观研究 112

  事件描述

      2024 年7 月22 日,央行发布公告称:(1)7 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7天OMO 由1.80%调整为1.70%,SLF 各期限利率也下调10BP;(2)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 质押品;(3)1 年期、5 年期LPR调降10BP 至3.35%、3.85%,发布时间由每月20 日(遇节假日顺延)上午9:15 调整为9:00。

      央行的多重操作,充分体现了多目标约束下的平衡之术。

      事件评论

      平衡之一: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平衡。

      我们在最新的金融数据点评《社融、M2 降至匹配区间》中提到,一方面,8.1%的社融增速、6.2%的M2 增速已基本降至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区间(5%的实际GDP 目标增速+3%的价格目标增速),二季度宏观数据走弱,实际GDP 增速降至4.7%,国内稳增长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就业走弱、通胀下行,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外部矛盾有所缓解,国内货币空间将逐步打开。央行本次降息,正是把握住了内外部矛盾切换的关键窗口,是对三中全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的积极响应。

      平衡之二:降息稳地产与完善房产税制度的平衡。

      7 月21 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及“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虽然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的提法更加温和,但考虑到三中全会强调要在“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因此未来房地产税工作或有进一步的推进。而目前地产仍较低迷,1-6 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滑18%,房价仍在下行,房地产税一方面是国内健全直接税体系、拓展地方税源的必行之路,但另一方面加税预期或加剧地产的下行,适当进行降息,体现了监管保持“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平衡扩张和收缩政策的意图。

宏观研究央行动态跟踪系列8:降息恰逢其时:兼论央行的三个平衡


      平衡之三:短端利率与长端利率的平衡。

      本月降息调降OMO、LPR,却没有调降MLF,对此《金融时报》给到三点重要说明:(1)强化7 天期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属性,这与6.19 潘功胜行长提到的“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一脉相承,这意味着未来LPR 或将逐步转变为与OMO 挂钩,MLF 政策利率的色彩进一步淡化。(2)公开市场招标由价格招标优化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虽然价格招标时中标利率大部分时候维持不变,但仍需每日开展操作释放明确的利率信号,但转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示操作利率,能进一步增强政策利率的权威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3)“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并不代表长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央行调降OMO利率的同时,阶段性减免MLF 质押品,或为后期央行借券提供空间,充分体现央行下调短端利率、稳增长,与稳住长端利率、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对市场影响几何?对股市释放积极信号,对债市仍以稳为主。

      (1)在二季度宏观数据走弱、三中全会要求实现全年目标的背景下,央行积极调降OMO、LPR、SLF 等利率,无疑是对市场释放积极信号,而存款利率挂钩1 年期LPR 和10 年期国债利率,存款利率调降空间也进一步打开,若美联储在9 月降息25BP、汇率压力进一步缓解,央行年内进一步“下调OMO-下调LPR”、“下调存款利率-下调LPR”的概率提升。且值得注意的是,考虑GDP 平减指数之后的实际房贷利率自2021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行,未来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仍强,参考日本经验,自1991 至1995 年贴现率从6%降至0.5%,年均降幅110BP,而目前5Y-LPR 自2021 年12 月以来降幅为80BP。

      (2)而对于债市而言,我们保持在点评《不仅仅是重启正回购——央行动态跟踪系列7》中的观点,短期或需关注央行引导市场利率的合意区间,而长期来看,利率走势则仍将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央行并非要收紧流动性,或大幅引导利率上行,整体依然是以稳为主。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转向风险。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日期:2024-07-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