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MLF“意外”降息20BP的背后
事件:2024 年7 月25 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3%、较上月调降20BP。
核心结论:央行本次降息有两大“意外”:一是月内二次操作MLF、并不常见,二是降幅20bp、超过逆回购利率和LPR 的10bp,为非对称降息。
总体看,本次降息属于稳增长的增量政策,也有助于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还有进一步淡化MLF 利率政策色彩、加快利率调控机制改革的意图。
往后看,倾向于认为:货币宽松还是大方向,再降息可期、紧盯美联储节奏,降准也是可选项、紧盯发债节奏。继续提示:“货币不是万能的”,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仍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实质性稳增长亟待更多组合拳,尤其是地产端、财政端;对资产而言,央行本周连续降息、叠加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有望进一步打开债券利率下行的空间,债券收益率调整了就是机会、央行临时正回购等“干预”利率的操作是扰动。
1、时点看,鉴于7 月15 日已开展MLF 操作,本次为月内第二次,实属“意料之外”。按惯例,MLF 操作一般是每月开展一次、进行中期流动性投放,本月15 号已开展MLF 操作,此前市场也预期8 月MLF 利率应会跟随7.22 逆回购利率和LPR 调降,因此本次操作实属“意料之外”。
2、幅度看,本次MLF 利率调降幅度为20BP,高于此前逆回购、LPR调降幅度,属于“非对称”降息,主要可能旨在弥合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背离。本月逆回购利率和LPR 利率均调降10BP,但本次MLF 利率调降20BP,属于非对称降息。倾向于认为,主要目的应是弥合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背离,当前1 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降至1.9%附近,明显低于MLF 利率(本次调降前MLF 利率为2.5%)。
3、归因看,本次MLF 操作应有三大考量:稳增长+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进一步淡化MLF 利率政策色彩、加快利率调控机制改革。
>MFL 操作最直接的作用是维护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明确指出,本次操作主要“为维护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根据过往经验,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主要集中在季末考核以及税期前后,本月税期已过、且并非跨季月份,流动性压力应相对可控,《金融时报》也发文表示部分机构可能“考虑了央行可能的卖出国债操作”。
>倾向于认为:本次降息应属于稳增长的增量政策,以及进一步释放淡化MLF 利率政策色彩、加快利率调控机制改革的政策意图。如前所述,本次MLF 操作属“意料之外”,也释放了政策稳增长的信号。同时,此前我国政策利率的传导路径为“MLF 利率-LPR-贷款利率”,而本次MLF 利率调降在LPR 报价之后,进一步释放了MLF 利率与LPR 脱钩、在利率体系中逐步淡化的信号,未来逆回购利率将成为政策利率的核心。
4、往后看:货币宽松还是大方向,再降息可期、紧盯美联储节奏,降准也是可选项、紧盯发债节奏;我们也继续提示,“货币不是万能的”,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仍是需求不足、而非资金价格,本轮降息实际效果可能有限,实质性稳增长仍需更多组合拳,尤其是地产端、财政端。
>继续提示: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仍是内需不足、信心不足,亟待更多增量政策、尤其是地产端和财政端。具体到货币端,货币宽松还是大方向,再降息可期、紧盯美联储节奏,降准也是可选项、紧盯发债节奏。
5、资产看,维持此前判断:本轮降息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也释放了政策有意加码稳增长的信号、有助于提振信心,对权益市场偏利好;对债券市场而言,本轮当前基本面偏弱的背景下,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调降有利于打开利率下行空间,央行操作仍是影响短期债券走势的重要因素。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变化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