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点评:改革向高质量发展 全面创新和国家安全倾斜

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点评:改革向高质量发展 全面创新和国家安全倾斜

宏观研究 70

  事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 年7 月15 日至18 日在北京举行,18 日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1 日发布《中国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

      主要观点:

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点评:改革向高质量发展 全面创新和国家安全倾斜


      本次《决定》分三大板块,15 个部分,内容条目60 条,改革部署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各方面(全面改革)。本次会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脉相承,报告布局、涵盖领域、改革举措重点等大致相同或相近。但两次会议间隔近十一年,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决定》也做了相应调整。

      发展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时相比,我国所处的发展环境变化主要有:对内——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总量于2021 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回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日趋严重;房地产从周期性上涨阶段转变为周期性下降阶段,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动能转变;各部门杠杆率均显著提升;房地产、地方政府债、中小金融机构等不少领域风险增加。对外——从全球化转向逆全球化,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欧美等经济体对我国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同时AI 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按照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定性,可以说——对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对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改革目标和路线图更为明确。《决定》明确我国改革的总目标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明确,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目标和路线图更为明确。

      改革重心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创新、国家安全倾斜。基于发展环境的变化和改革目标的要求,本次《决定》部分改革举措也做了相应调整。从篇章布局看,二十届三中全会删除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两个部分,新增“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三个部分,凸显了本次改革的重心所在——高质量发展、全面创新、国家安全。

      具体而言,经济金融领域相关调整有:

      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既“放的活”又“管得住”: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国企改革凸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民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

      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要素生产率。

      提升经济潜在增速一方面靠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另一方面要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前者通过各要素市场改革实现,后者通过体制机制等制度改革、全面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来实现。本次《决定》将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创新单列且位于分论部分的前三项,足以可见这两项的分量之重。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一手抓生产力,一手抓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方面,《决定》提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涉及的产业有,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在生产关系方面,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 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全面创新要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实现。教育改革方面的新提法有: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

      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科技改革方面的新提法有: 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扩大财政 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 资源调度权。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机构:致富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阎奕锦 日期:2024-07-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