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中国央行意外降息 LPR同步下调
【宏观总结20240728】
国内经济:二季度GDP增长回落,出口超预期增长7月15日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较一季度有所回落。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较5月放缓0.3个百分点,当月环比增长0.4%。内外需均有放缓,形成拖累。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0%,较上月放缓1.7个百分点。季调后环比增长-0.1%,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消退、居民消费能力下滑导致消费增速放缓。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慢于1-5月的4.0%。基建、制造业累计增速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持平,有一定触底迹象,但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下一阶段,随着外部环境渐趋复杂6月,M2、Ⅱ1增速继续走低,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6月末,M2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月末回落0.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M1同比下降5.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8和8.1个百分点。6月社融增速继续走低,新增人民币贷款连续少增:从社融存量看,6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1%,增速较5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从社融增量看,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约为3.3万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但较上年同期少增928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同比少增约1.05万亿元,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6月社融数据表现总体平稳,上半年总量金融数据偏弱除有效需求不足之外,也有数据“挤水分”的技术性因素:后续随着数据“挤水分”效应逐步释放,加之政策导向下金融加大精准滴灌,国内社融增速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发布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运行情况。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FMI)保持在49.5%,与5月持平.显示出制造业整体景气度基本稳定。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显示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生产指数为50.6%,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反映出制造业市场需求不足。
国内通胀:食品价格下降,6月CPI小幅回落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1)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6月份,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全国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继续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继续保持温和上涨。从同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9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8.1%,涨幅比上月扩大13.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相同。从环比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环比下降0.6%,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1个百分点。食品中,部分应季蔬果和水产品集中上市,鲜菜、薯类、鲜果和虾蟹类价格分别季节性下降7.3%、4.8%、3.8%和2.4%,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5个百分点;受供求关系影响,猪肉价格上涨11.4%,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4个百分点。
流动性:央行降息10BP,LPR利率同步下调,有效引导利率结构稳定7月22日,央行宣布降息10BP(7天逆回购利率),并有效引导两个期限LPR同步下降10BP,LFR报价转向更多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在逐步理顺。其中,明确公开市场操作数量招标有助于强化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属性,降息后DR007中枢回落,有效引导短期市场利率回落,保持利率结构稳定。7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调10BP,1年期LF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同时,为加强预期管理,促进LPR发布时间与金融市场运行时间更好衔接,自2024年7月22日起,将LPR发布时间由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上午9:15调整为9:00。7月5日,央行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惜入并卖出国债。若央行后续卖出债券,将对市场供需产生实质影响,有利于稳定长债收益率,纠偏收益率曲线形态。
7月1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