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报告:人民币汇率急升 基础、触发与走向
平安观点:
2024 年7 月24-25 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连续两日快速升值,引发市场对人民币走向拐点的讨论。本篇报告分析人民币急升的宏观基础和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接下来人民币汇率走向的判断。
人民币急升的宏观基础。1、美元指数回落。7 月以来美元指数回落,而人民币汇率并未跟随上涨,积累了“补涨”势能。2、稳增长政策加码。三中全会过后,7 月22 日央行公告降息;7 月25 日MLF 利率跟随调降,国有大行集体调降存款挂牌利率,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安排3000 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重心向“稳增长”倾斜的信号,对于提升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增强人民币稳定的根基,至关重要。3、贸易顺差新高。6 月中国贸易顺差达到990 亿美元,创下历史单月新高。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国际收支的最主要顺差来源,外贸保持高顺差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稳健的基础。
人民币汇率后续怎么看。1、“补涨”空间有限。人民币汇率近一个月的“不涨”,也有此前“不跌”的缘故,意味着此番“补涨”空间不宽。从2015 年“811”汇改以来美元和人民币的运行轨迹来看,本次升值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处于合理区间。2、美元不轻易走弱。当前美元前景出现三个不确定性:一是,美联储降息前景由“十分确定”变得“没那么确定”。二是,日元与欧洲货币的前景似乎出现反转与分化。三是,美国大选及其对美元汇率的影响趋于复杂,特朗普的“弱美元”愿景和“强经济”预期存在矛盾,且哈里斯强势加入。3、中美经贸博弈暗含风险。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指数和美元指数的差值水平,隐含了相对平稳的中美经贸关系预期。考虑到特朗普对华经贸政策的激进言论,若未来中美经贸领域摩擦再度升温,人民币仍有贬值压力。4、若干压制因素仍待扭转。一是,中美利差仍处历史低位,对于金融账户下的资本流入制约仍大。二是,银行代客结售汇与涉外首付款仍为双逆差,逆差贡献核心来自直接投资。三是,企业和居民持汇意愿依然较强。人民币波动弹性的释放,对于纠正人民币贬值预期大有裨益,经济主体的结汇意愿也会随之得以恢复。
风险提示:美联储降息间隔加大,中美经贸冲突升温,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搜索
概念板块
橡胶制品(30)参股保险(76)啤酒概念(17)ST股(49)重庆(77)纺织服装(96)数字货币(69)婴童概念(135)地摊经济(34)参股银行(209)贸易行业(37)债转股(42)数字阅读(18)注册制次新股(208)云游戏(28)天基互联(36)通用航空(39)酿酒行业(39)养老概念(109)送转预期(16)工业4.0(123)社保重仓(40)华为概念(546)滨海新区(21)特斯拉(189)新疆(50)水利建设(96)高压快充(39)REITs概念(22)深成500(412)6G概念(25)人工智能(525)茅指数(41)浙江(717)电子身份证(34)医疗器械概念(299)智能穿戴(100)AI芯片(21)标准普尔(915)算力概念(101)大数据(293)甘肃(32)国企改革(1080)蝗虫防治(15)玻璃玻纤(21)航母概念(36)大飞机(91)抽水蓄能(30)百度概念(85)内蒙古(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