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PMI点评:关注后续政策用力对需求的提振作用
研究结论
事件:2024 年7 月3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7 月制造业PMI录得49.4%(前值49.5%,后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0.2%(50.5%),综合PMI 产出指数录得50.2%(50.5%)。
需求偏弱影响生产端和后续预期。7 月生产、新订单PMI 分别为50.1%、49.3%(50.6%、49.5%)。生产端扩张放缓,其中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2.0%,或均与外需有关(前两项可能与奥运有关);新订单指数进一步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小幅回升0.2 个百分点至48.5%(大约处在2015-2019 年38%分位数),说明拖累主要源于内需。据统计局,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低于枯荣线,主要是由于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同时,受高温暴雨和洪涝灾害影响,7 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2%(52.3%),新订单指数为40.1%(44.1%),均有下降。此外,生产经营活动预期PMI 为53.1%(54.4%),为2023 年以来的最低值。
价格指数延续前期回落。7 月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PMI 指数分别为46.3%和49.9%(47.9%和51.7%)。虽然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之差小幅收窄至3.6 个百分点(3.8 个),但仍需关注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据统计局,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回升至扩张区间,说明部分大宗价格波动推升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指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下降4.0 个百分点以上,可能与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关。
采购量PMI 小幅回升。7 月采购量、进口、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PMI 分别为48.8%、47%、47.8%、47.8%(48.1%、46.9%、47.6%、48.3%),其中采购量、进口、原材料库存PMI 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与在手订单PMI 小幅回升相呼应。
大型企业表现强于中、小型企业。7 月大、中、小型企业PMI 分别为50.5%、49.4%、46.7%(50.1%、49.8%、47.4%),值得注意的是,环比基数波动可能是大型企业PMI 走强的原因(如果和4 月相比,大型企业PMI 仍回落0.2 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维持稳定。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依然是有效需求不足,拖累生产端和预期。内需方面,服务消费维持韧性,商品消费有待政策落实支撑(汽车、电子、家居等大宗消费);外需上行动能也十分有限,根据美国库销比,美国消费电子、地产后周期等商品进口需求或触顶回落。
展望后续,7 月30 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短期来看,经济动能回升的力度取决于:
(1)已确定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如专项债加快发行、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2)政策推动预期改善的幅度,包含居民收入预期、企业生产经营预期等;(3)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的步伐与节奏。
风险提示
全球产业链竞争加剧,外需变化快于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