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宏观研究 85

  投资要点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本周焦点: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心和目标导向是什么?如何统筹新型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7 月31 日公布最新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给出了系统性回答。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活跃城镇化提升的人口基础增量。把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速度作为解决城镇化总量提升问题的首要任务,充分诠释了“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以人为本导向的本质要求。城镇化的一种模式是鼓励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即鼓励现有较为发达的城镇化区域进一步集中人口。优势是能够通过各类政策要素的进一步倾斜,带动先进产业链的点状突破;同时也存在城市人口过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高、分配不均衡的分化进一步扩大而导致总体内需增长空间受限的结构性缺陷。另一种模式是在经济内部实现有序的产业转移和承接,一方面动员非城镇化的农业人口将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向工业化地区的城镇化市民模式,另一方面鼓励现有的先进产业链集中的城镇化较为发达地区将成熟产能向低能级城镇地区逐步逐层转移,也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选择。

      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承载产业转移和吸纳农业人口的枢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强调培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引进”,“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则明确提出推动同质低效园区整合升级,鼓励引入专业化运营主体,以更好地提升土地和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的组织效率;“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多项具体要求相对应,都旨在拓宽新市民的就业行业领域可选范围,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潜力地区作为承载产业转移和吸纳农业人口的枢纽性节点的关键定位。

      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疏解压力提升效率。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只有从要素的向内集中转变为产业向外辐射带动,才能疏解人口密度过大所带来的城市过载和地产价格过高等对于居民合理消费需求的抑制问题,推动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市镇梯次协调发展,疏解压力并提升产业进一步向尖端寻求突破的效率。“提升城际通勤效率”,直至超大特大城市因过度集中优势的人力资源、人口密度过大而导致的生产组织方式时间效率低下的问题。“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明确要求超大特大城市聚焦核心功能定位,较为成熟的“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非核心功能”要“有序疏解”至周边中小城市,后者则鼓励主动承接功能转移,才能形成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龙头,周边中小城市产业梯次分布的“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配套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两项任务,则分别从产业和企业再布局便利性和都市圈教育医疗社保资源的流动性提升的角度对都市圈的新发展方式进行制度支持。

      国内外经济追踪:新房销售持续降温,美国劳动力市场大幅降温。本周国内30 大中城市及一二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步加速回落,汽车消费再度拐头向下;美国劳动力市场大幅降温,制造业PMI 大幅回落,生产指数降温幅度更大。A 股建筑装饰涨幅最大,电力设备板块跌幅较深;中国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中美10Y 利差收窄;日元汇率大幅上涨,美元指数跳水,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走高。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改善弱于预期风险。

机构: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秦泰 日期:2024-08-0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