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不出口便出海系列2:中企出海起跑线:出口竞争力

不出口便出海系列2:中企出海起跑线:出口竞争力

宏观研究 58

  全景:中国出口有多强

      结合出口总量、商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综合来看,我国已是贸易强国。绝对额上,我国贸易差额屡创新高,放眼全球,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差额也持续扩大。分重点出口商品来看,净出口额、全球市占率和技术含量均持续上升。区域上看,出口对象更加多元化,主要国家渗透率也明显上升。进一步地,我们按照贸易差额的划分出四个阶段:2001 年加入WTO 以前、2001-2008 年、2019-2015 年和2015 年至今,后文对于行业的筛选和分析将围绕这四个阶段进行。

      精粹:中国制造的全球印记

      出口强势崛起的背后是全产业链的纵深发展,我们从中定位代表性的故事缩影:纺服、化工、汽车、电子。为定位行业、分析行业,我们采用UNCTAD 数据库中按SITC 编码的商品出口数据,按照四大分析指标:出口占比、出口份额、贸易竞争力指数(净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比值)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我国总出口中该商品比重和世界总出口中该商品比重的比值),整体所呈现的特点可归纳为:1)内部格局是洗牌,外部则是齐头并进;2)几乎没有行业“出生即在罗马”,但后来居上者众。我们筛选出1995-2022 年世界份额上升速度和显示性比较优势上升速度前三十的商品,它们所属的行业主要是纺服、化工、汽车和电子。

      解码:中国出口的胜出之道

      纺服:竞争要素的逐级而上。纺服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排头兵,1995 年以来中国出口份额高位续升,从需求方来看,中国在各个市场都保持着绝对竞争力。纺服出口竞争力的主导要素最初在于以劳动力为核心的成本优势,而随着该优势逐渐消耗,规模优势使得竞争力持续巩固。

      化工:工业化进程的轮回。中国的化工品出口在第三阶段崭露头角,在第四阶段跻身前列,从需求视角来看,中国挤出了美欧等早期工业国的部分份额。美欧等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加大环境保护,成本压力加大后企业开始寻求产能转移。对比而言,我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早期环保和能源约束较小,工程师也有明显红利,得以通过承接全球多数产能实现快速发展。

      汽车:另辟蹊径且占先机。中国汽车在全球贸易中也是在第三阶段凸显出存在感,2015 仍以进口为主,2022 年出口已堪称强势。从需求视角来看:中国的竞争力在亚非拉市场。制胜法宝何在?其一,在新兴市场以价换市;其二,在战略新兴领域率先布局,紧握供应链关键环节。

      电子:你方唱罢我登场。2007 年中国已然成为出口重心,2015-2022 年优势巩固。从主要需求方来看,中国在美欧的市场份额扩大,而日本份额的下降也几乎在同步发生。对比来看,起初日本企业抵触加入全球分工,同时日元升值和外部竞争也压制了日企的提价能力,整体竞争力逐渐衰弱。反观中国选择了从跟随到全方位自主发展,不可替代性增强且技术含量持续上升。

      新变:出口竞争力新动能显现

      展望未来,竞争力有望稳居高位,背后是新旧动能更替。以美德日的经验作为参考,长期而言,贸易绝对总量应将保持增长,而出口相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可能边际递减,出口份额或也进入筑顶阶段。竞争力稳定的背后需要有新动能注入新活力,而从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明显升级,具体而言,中国出口新动能正聚焦于以光伏、锂电池为代表的中高端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品。

      风险提示

      1、行业筛选或许有偏;

不出口便出海系列2:中企出海起跑线:出口竞争力

      2、本报告不作为投资意见。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 日期:2024-08-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