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现状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政治局会议梳理报告
CPI:终端需求偏弱恢复,增强经济预期提振居民消费才能平衡供应过剩
去年以来,CPI指数持续下降成为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价格指数的下降主要因为需求的缺乏和对于预期的缺乏,追根溯源还是由于疫情、全球贸易链重置、地缘政治复杂以及海外各大经济体利率高位等综合原因造成。无论是出于其本身所反映出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还是由于其对微观民生的处境和预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寻找驱动从而改善物价持续低迷的问题成为关键。
PPI:行业利润偏弱且分化,整合控制现有过剩产能将有效稳定价格
在出口下行产能无法完全消化下,国内PPI水平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持续处于负增长,近期在国际原油以及海外定价的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的行背景下,受国内定价的钢铁、水泥、煤炭等商品价格下跌拖累,PPI同比基本维持下跌,反映出过剩产能仍压制企业利润,结合今年来PMI水平恢复向好,工业品价格指数显示出国内工业品供应偏强而需求不足的当下现状。
PPI到CPI的传导主要发生在中下游行业与零售客户端之间,上游产品价格的走高会提高下游成本,如果厂商想顺利把成本抬升转移给消费者,则需要在经济向好、需求旺盛背景下才能完成,或者下游厂商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不得不被动接受价格,如果政策发力点仍在供应端且提振效果有限,在外需无法成功转移供应过剩的矛盾下,多数产业将不得不面临产能出清的选择,从而造成负反馈螺旋,影响经济复苏与就业市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