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细节:何谓“产业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研究结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部分提到,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其中措施包括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此后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其中同样要求“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潜力地区与发达地区加强产业对接协调,创新飞地经济、托管运营等产业合作模式,健全产值指标等利益共享机制”。
产业有序转移将从根本上助力区域协同发展与共同富裕。近年来,尽管各地已经从营商环境改善、人才培育与引入、地方引导基金开展产业投资、集群打造等方面做出诸多招商方面的努力,但“协作机制”有关的政策创新仍有望在地方投融资规范化的背景下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2023 年3 月广东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作为一个城市间发展存在一定差异的经济大省,我们认为这一文件有几个关键要点值得关注,也可能会成为全国层面上有借鉴意义的做法:(1)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意味着地方性优惠政策被削弱,在此背景下,省一级资金对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支持有望缓解相对弱势地区的产业发展压力:
文件提出,省财政新增安排一定规模专项资金支持2023-2027 年产业有序转移,通过注入资本金等方式,支持主平台建设,并根据主平台和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的融资规模,予以适当奖补支持……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引进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并实现投产的制造业项目,按其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2)强调利益共享,构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激励相容机制:对于这些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文件提出,“帮扶方主要负责合作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被帮扶方主要负责土地供应、社会管理、配套服务。合作园区内产生的税收收入市县留成部分,符合条件的由共建双方商定在一定时间内留存园区用于发展,期限届满后可以适当方式分享”;(3)与当前国家层面政策一致,将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目标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去年9 月,广东进一步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到要推动产业向县城有序转移,各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1-2 个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环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县域布局。
对接协调、飞地经济、托管运营等同样是区域合作中的创新模式,在部分地区已经落地生效,激励相容是其中关键:(1)去年11 月江苏省发布《共建园区建设指南》,该文件由苏宿工业园区起草。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0 年刊载的“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联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推进逻辑”一文,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由江苏省、苏州市、宿迁市、苏州工业园区按1:0.5:0.5:4共同出资组建,利润分成主要归苏州,也正基于此,共建园区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均以苏州为主;对于宿州而言,根据早期报道(如2013 年南方都市报“苏州宿迁共建工业园如何做到你情我愿”),其可以得到全部税收;(2)2022年云南省决定由昆明市全面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既使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旨在催化产业转移,助力当地发展。根据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的表态,将“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磨憨‘飞地园区’优先落地,吸引13 家企业在磨憨注册登记,为磨憨发展注入动力”。
此外也存在工业园区的托管,如2018 年10 月,研和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玉溪红塔区)由玉溪市委、市政府收回管理并委托玉溪高新区管理。
风险提示:需求承压过程中企业投资信心修复慢,影响产业转移有关政策进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