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版城镇化五年行动计划:城镇化政策三点新变化:资金、地区、产业
事 项
7 月28 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主要观点
政策的延续性:依据文件有延续性,目标有相似,思路有相似1、政策有延续性:此次是落实此前长期规划的五年计划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过两个中长期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或对应:2014年中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2021 年中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 年)》(暂未公开)。
此次《行动计划》,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 年)》的五年计划。此前2022 年,国家发改委还依据到2035 年规划,制定《“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即《行动计划》与2022 年《实施方案》主要依据文件一致。
2、目标有相似性:均强调缩小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相似性在于:1)2014 年《规划》、2022 年《实施方案》、2024 年《行动计划》三个文件,均提出缩小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2)2014 年《规划》、2024 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具体目标。2014 年时目标超额完成。此次《行动计划》提出5 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2023 年实际值为66.16%,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升约0.77 pcts,接近2021-2023 年年均水平。
差异同样存在:2014 年《规划》还提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具体目标(超额完成),缩小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具体目标(到2020 年时未实现),这两个具体目标在2022 年和此次文件未明确。
3、思路有相似性:按三条思路,区分两大类城市1)“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如户籍制度持续放松;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从按户籍人口提供向按常住人口提供逐步转变。在以上三个文件中,均体现出延续性和相似性。
2)“聚焦两类重点地区分类施策”
相同点在于:均是区分两类城市,分类施策。对于人口流入较多的大中城市,进行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对于中小城市和县镇,三个文件的思路同样也是区分两种:一是对于有人口流入潜力的城镇,增加政策支持,如2014 年和2024年文件均提到特大镇改革;二是对人口流出地区,引导转型和资源的适度集中。
一个差异在于,对中小城市和县镇发展的表述上,2014 年《规划》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22 年和2024 年文件则没有再提及。
3)“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三次文件均有类似表述。侧重点可能略有差异。2014 年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2022 年是重点在“三区一村”改造;此次强调“特别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
政策的新变化:资金保障、重点地区、相关产业1、资金保障:2014 年强调地方举债和PPP,此次强调中央财政资金2014 年,《规划》发布后,财政部在提及保障城镇化建设资金时,重点提到加大地方债支持、推广PPP 模式。
今年,综合《行动计划》以及相关部委吹风看,或更强调中央财政资金,地方债支持范围则更聚焦,“盲目举债”严基调不变。
后续关注:一是中央财政资金分配上是否有增量、以及在省际之间是否做调整。
二是地方税收是否有增量。
2、重点地区:范围聚焦七地,支持政策更明确《行动计划》突出重点,“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粤西、川东等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为重点。或涉及20 余城市。
相关城市在县城基建、中央财政资金、国企布局等方面,或迎来政策倾斜。
3、重点产业:新一轮城镇化,将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城镇化涉及产业,涉及:①超大特大城市的产业疏解和转移;②城市更新带来的管网更新、信息化、绿色化相关投资;③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服务需求;④潜力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⑤地产相关投资等等。
对比2014 年《规划》、2022 年《实施方案》,此次有一些新变化,如:①城市更新中的新技术新应用:“加强物联感知设施部署和联网监测”,“推动北斗应用融入城市建设管理”。②地产(城市更新相关):区别于2014 年的棚户区改造,此次是加快推进“三大工程”。③地产(用地指标):2014 年和2022 年文件更强调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进程落户数量挂钩,此次文件则转变为“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
风险提示:城镇化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