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宏观点评报告:出口延续高增 数量仍是支撑

宏观点评报告:出口延续高增 数量仍是支撑

宏观研究 59

  据海关总署,2024 年7 月进、出口同比均维持显著正增。其中,美元计价进口同比由负转正,增幅达到7.2%,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3.2%,环比增幅也来到3.4%;出口同比增长7.0%,增速依旧较高,但较6 月的8.6%略有下滑,低于市场预期的9.6%,环比下降2.3%。(市场预期为Wind 口径数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进口同比高增,对技术型产品的需求是主要支撑。细分产品类别,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幅分别为15.6%、18.6%,对进口的同比拉动作用分别达到6.0pct、5.2pct;机电产品子项当中,2024 年以来,集成电路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逐月进口同比增速普遍维持高位,7 月的同比拉动分别为2.2pct、1.7pct。与此同时,能源等大宗商品也是拉动7 月进口的重要分项。原油及煤炭的进口金额同比增长6.4%、17.5%,对应同比拉动分别为0.8pct、0.3pct;铁矿砂、铜矿砂、粗铜的同比拉动分别可以达到0.4pct、0.6pct、0.3pct。

      出口分地区看,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下,7 月对各国出口同比普遍保持较高位。首先关注出口三大目的地,7 月我国对美、欧、东盟的出口同比分别为7.7%、8.3%、12.4%(出口同比连续正增3、2、6 个月),对应的同比拉动分别为1.2pct、1.2pct、1.8pct。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反弹较多,对美出口增速基本持平,而对东盟出口同比从高位放缓(16.4%到12.4%)。东盟细项中,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的出口同比增速仍然较高,均已连续3 个月维持在14%及以上。此外,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重要外贸转口地的出口增速同样维持高位,分别为13.8%、23.2%,拉动作用为1.1pct、0.5pct;对拉美地区出口的同比拉动作用可以达到1.1pct。

      出口分类别看,重点产品依然是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放缓。7 月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增幅分别为8.1%、9.6%,对应的同比拉动分别为4.8pct、2.3pct;机电产品细项中,集成电路、汽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手机、船舶出口表现较好,同比拉动分别达到1.0pct、0.8pct、0.8pct、0.6pct、0.5pct。然而抛开上述两类大项,其余产品对于出口同比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最高仅为成品油的0.2pct,箱包、陶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品类则拖累出口0.2pct。值得注意的是,7 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开始高于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背后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可能对后续劳动密集型出口的盈利存在影响。

      价格或仍是拖累,数量增长贡献出口同比正增。观察价格、数量、价值等三大出口指数,截至2024 年6 月数据,出口价值同比增长10.7%,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6.7%,而出口价格则同比下降5.2%。今年3 月以来,出口价格的改善过程存在反复,背后对应的也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即便美元指数自6月末起拐头向下,也暂时未能扭转商品指数的变化方向。全球商品价格疲软,一方面是美欧高利率环境对商品价格形成压制,另一方面,美国数据持续走软,商品价格也开始部分计入美国经济衰退预期。

      可比地区方面,7 月韩国、越南等出口维持较高增速。越南和韩国公布出口数据早于其他经济体,且自2010年以来,中、韩、越三国出口同比维持着较强的趋势一致性。7 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长21.0%,较3-6 月期间13.3%的同比增幅均值更上一级台阶;7 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也由5.1%上升至13.9%。

宏观点评报告:出口延续高增 数量仍是支撑


      全球制造业需求转弱,未来出口进一步高增或面临阻碍。7 月全球制造业PMI 录得49.7%,时隔6 个月重回荣枯线之下,对应走弱的还包括制造业PMI 新订单分项数据,由6 月的50.7%降至7 月的48.8%,或反映全球的制造业需求边际放缓。分地区看,欧美制造业尚未呈现修复迹象,欧元区制造业PMI 维持在45.8%低位;美国7月ISM 制造业PMI 则由48.5%大幅下滑至46.8%;亚洲制造业PMI 虽连续7 个月保持在50%之上,但7 月较6 月下滑0.3pct 至50.8%。全球制造业边际放缓,全球贸易周期对国内出口的拉动或进入震荡乃至回调阶段。

      债市方面,进出口对预期扰动不大,背后的逻辑或在于,当前市场更为关注内需和稳增长政策的边际变化。

      短期内关注政府债供给加快之后,央行如何对资金缺口进行对冲。预计债市面临的回调风险整体可控,但长端利率持续下行也面临监管约束,可能维持窄幅震荡。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息路径按照点阵图进行,但假如其通胀等数据持续超预期,货币政策节奏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对全球贸易数据产生扰动。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乐蒙/肖金川 日期:2024-08-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