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速评(24.08):如何打破“弱信用”?
事件:8 月13 日,央行公布7 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下行0.1 个百分点至8.6%,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1 个百分点至8.2%,M2 同比上行0.1 个百分点至0.1%。
核心观点:信用不足问题凸显,财政可能成为破局关键。
综述:7 月金融数据反映出当前居民端、企业端信心不足,财政发力开始加快但力度不够,地产为代表的其他宏观调控效果偏弱等。
居民端信贷趋弱或显示居民信心不足,更倾向于减少债务而非消费和购房。7 月新增中长贷仅有100 亿,与地产高频数据走势相匹配,另外居民短贷当月新增-2156 亿,处于历史同期较弱水平。结合7 月BCI 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较6 月下行4.4 至50.0,央行最新调查数据中居民中“更多储蓄”占比维持在61.5%的高位的数据表现,居民现在通过债务来平滑自身消费、购房的信心并非十分充足。
企业端中长贷回落或映射未来投资潜力不足,M1 增速下降、企业短贷不足以及票据的增长较快或显示企业的现金流维持紧平衡。7 月企业中长贷新增1300 亿,为2016 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结合出口的边际回落、消费低位增长,以及PMI 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企业或在担忧未来需求的增长速度。而M1 同比增速再度下探显示出当前企业销售并不通畅,只能更多依赖票据融资来保证自身现金流平衡,也可能反映当前需求侧有边际下行压力。
财政对经济支持的斜率在改善,体现在对社融的支撑,和新增财政存款偏低两方面,但力度仍有所不足。7 月财政存款少增成为支撑M2 的主要力量来源之一,财政支出的加速可能开始托底经济。7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达6910 亿,成为新增社融的绝对主导,但具体到政府债券融资结构内部,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仍然缓慢,当月仅发行2815 亿,累计发行进度仅有45.5%,自2019 年以来发行速度仅快于没有提前下达的2021 年。
重申观点:7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如何打破“弱信用”,我们认为后续财政政策的发力可能是破局的关键。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阶段性缓解,但24Q2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出对于汇率的担忧仍存,货币政策难连续放松。
7 月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可能成为支撑下半年经济的关键一环。
常规跟踪:信贷正增长依赖票据融资,M1 增速再度下探。
7 月信贷新增2600 亿,同比少增859 亿,低于市场预期。拆分结构来看,企业短贷新增-5500 亿,同比少增1715 亿,企业中长贷新增1300 亿,同比少增1412 亿),票据融资新增5586 亿,同比多增1989 亿。居民贷款(新增-2100 亿)同比少增93 亿,较6 月收缩有所放缓,其中居民短贷新增-2156 亿、中长贷新增100 亿。
7 月社融新增7708 亿,同比多增2343 亿,低于市场预期。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767亿,同比少增1131 亿。政府债券融资新增6910 亿,同比多增2802 亿。企业债券新增2028 亿,同比多增738 亿。表外融资中,未贴现汇票新增-1075 亿,同比多增888 亿,委托贷款新增346 亿,同比多增338 亿,信托贷款新增-26 亿,同比少增256 亿。
7 月M2 同比上行0.1 个百分点至6.3%,M1 同比再度下行1.6%至-6.6%。其中,企业存款新增-17800 亿,同比少增2500 亿,居民存款新增-3300 亿,同比少减4793 亿,财政存款新增6453 亿,同比少增2625 亿。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年内超预期,货币政策宽松超预期,房地产形势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