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解读:“防缩表”重要性上升
事项:
7 月我国新增社融7708 亿元(预期1.02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 亿元(预期4560 亿元),M2 同比增长6.3%(预期6.4%)。
结论:7 月金融数据超季节性走弱。在信贷缩量的情况下,社融能够实现同比正增长,主要归功于政府融资的韧性。金融作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性部门,融资走弱本质上指向实体经济在回升中仍面临波折,稳定预期尚待培育。在这一时期,金融部门顺势而为,从“做大增量”向“优化存量”转变,较好地平衡了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体现了统筹兼顾的务实精神。但是,随着7 月社融口径下的信贷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社会关注的“防缩表”压力显著上升,“淡总量,重质效”思路下央行对于数量指标的容忍度值得关注。具体看,7 月数据的几个主要特征:
信贷是本月数据的主要担忧点,在票据融资高增的情况下出现了超季节性下滑。宽口径下(非社融),6月新增信贷2600 亿元,同比少增859 亿元。而在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首次出现负增长,减少1656 亿元。从好的方面看,信贷同比大幅萎缩的势头有所企稳,从今年5、6 月同比分别-4100 亿元、-9200亿元,企稳至7 月的-859 亿元。当然,这也与去年“大小月”效应较强的带来基数波动有关。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尽管信贷思路向“优化存量”转变,但仍反映出在“需求约束”下,“防缩表”压力显著上升。
从结构看,企业贷款好于居民贷款,中长期贷款好于短期贷款。
当月存款减少8000 亿元,M2 与M1 走势分化。去年低基数下M2 同比增速边际回升0.1pct 至6.3%,而M1同比增速加速回落1.6pct 至-6.6%。这指向除“挤水分”的持续影响外,高息存款的减少也使理财、货基等非银产品吸引力上升,资金“出表”延续。
前瞻地看,“防缩表”或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工作的重心。在报告《“新不可能三角下”的艰难选择》中我们提示,在央行“稳汇率”、“防缩表”和“保息差”的三目标框架下,随着“稳汇率”阶段性缓和,“防缩表”压力愈发凸显。7 月末降息落地叠加近期政府融资显著提速,货币+财政的阶段性“双宽松”将对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形成助力,降准也有望在三季度落地配合。此外,政策的发力方向也有从“投资”向“消费”再平衡的趋势,更好拉动有效需求。但若三季度经济未见显著企稳,“防缩表”意味着四季度降息、优化存量房贷利差等增量政策有望落地。
解读:“防缩表”重要性上升
社融:政府融资支撑
7 月社融环比季节性回落,同比依然实现正增长。信贷成为主要拖累,但在政府融资的支撑下,社融在去年的低基数下增速企稳,回升0.1pct 至8.2%。相较去年同期,7 月社融多增2342 亿元,各科目对同比增量的贡献排名如下:政府(贡献119.6%)、非标(贡献41.4%)、直融(贡献7.8%)、信贷(贡献-71.8%)1。
人民币贷款
信贷是7 月数据的主要担忧点,在票据融资高增的情况下出现了超季节性下滑。宽口径下(非社融),6月新增信贷2600 亿元,同比少增859 亿元。而在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首次出现负增长,减少 1656 亿元。从好的方面看,信贷同比大幅萎缩的势头有所企稳,从今年5、6 月同比分别-4100 亿元、-9200亿元,企稳至7 月的-859 亿元。当然,这也与去年“大小月”效应较强的带来基数波动有关。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尽管银行信贷思路向“优化存量”转变,但仍反映出在“需求约束”下,“防缩表”压力显著上升。
从结构看,企业贷款好于居民贷款,中长期贷款好于短期贷款。
企业贷款方面,总体依然不强,有效需求仍待提振。当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1300 亿元,同比少增1078亿元,跌幅较5 月(同比-1158 亿元)和6 月(同比-6503 亿元)趋稳。结构上,中长贷当月增加1300 亿元,短贷减少5500 亿元,票据增加5586 亿元。需要关注的是,票据融资占比重新上升,达429.7%。一方面,需要看到表内票据融资便利性、流动性较好,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特别7 月当票据利率创下2022 年底以来新低后,进一步激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效需求或依然偏弱,贷款储备项目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居民贷款方面,年内第三次进入负增长,中长贷韧性相对更强。当月新增居民贷款-2100 亿元,环比大幅萎缩主要受到短贷拖累,但同比跌幅显著企稳(同比少增93 亿元,6 月同比少增3930 亿元)。具体看,短贷减少2156 亿元,同比多减821 亿元,中长贷增加100 亿元,同比多增772 亿元。2022 年以来,短期贷款占新增信贷比重显著上升,但其波动性较强,相较之下中长贷反而成为“稳定器”。随着地产信贷政策不断优化,存量与新增房贷利率分化加剧,需持续关注居民提前还贷对资产负债表带来的影响。
非标、直接融资与政府债券
政府融资有所下滑,但仍是社融的重要支柱。当月新增政府债融资6911 亿元,同比上升2802 亿元,是本月社融同比增量的主要来源。需要提示的是,截至7 月政府债发行进度偏缓,8 月以来政府债券融资显著提速,有望加大对社融支撑力度。
表外融资继续萎缩,主要受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拖累。当月表外三项融资合计减少755 亿元,同比少减970 亿元。
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萎缩1075 亿元(同比+888 亿元),是表外融资的最大拖累。信托贷款减少26 亿元(同比-256 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46 亿元(同比+338 亿元)。
企业直融有所修复,同比转正。当月新增企业直接融资2259 亿元,同比多增183 亿元。结构上,低利率环境下信用债发行保持高位,新增融资2028 亿元,同比多增738 亿元。股票融资有所企稳,新增231 亿元,同比少增555 亿元。
7 月存款减少8000 亿元,但去年低基数下M2 同比增速边际回升0.1pct 至6.3%,除“挤水分”的持续影响外,高息存款的减少也使理财、货基等非银产品吸引力上升,资金“出表”延续。从结构看,财政、非银存款增加。当月新增居民存款-3300 亿元,同比少减4793 亿元;新增企业存款-1.78 万亿元,同比多减 2500 亿元;新增非银存款7500 亿元,同比多增3370 亿元,资金向非银的转移依然在继续;新增财政存款6453 亿元,同比少增2625 亿元,政府支出有所提速。
值得关注的是,M1 同比增速加速回落1.6pct 至-6.6%,“挤水分”仍在进行时。M2-M1 增速剪刀差增加1.7pct至12.9%,社融-M2 维持1.9%不变。
风险提示
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