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7月金融数据:M1增速为何继续下探?

7月金融数据:M1增速为何继续下探?

宏观研究 74

  核心观点

      2024 年7 月金融数据仍然偏弱,企业短期贷款与活期存款最为突出,两者相互映射,分别拖累信贷、M1 数据,M1 增速超预期继续下行,原因其一,企业存款受禁止手工补息的影响更大,其二,企业短期贷款大幅少增对应活期存款减少,其三,企业补缴过往税款也会对活期存款产生影响,此外,数据也受机关团体活期存款的拖累。后续M1 增速走势对市场风险偏好影响较大,去年基数回落对今年数据有一定支撑,但若财政力度不及预期,大幅向上的动力仍然不强。

      今年金融数据“挤水分”效果初现,有效平抑了不合理的贷款“冲时点”行为,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说明政策也逐步强化对有效信贷需求的挖掘,强调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我们预计金融数据增速后续下行压力将有明显缓解。向后展望货币政策,从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的角度,预计后续仍有降准,三季度是窗口期;美联储9 月大概率降息,此后我国可能再次降息。

      7 月信贷新增2600 亿元,同比少增

      7 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600 亿元,同比少增约859 亿元,存量同比增速8.7%,前值8.8%。同比维度,票据融资、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其他项目均同比少增。

      具体而言,2600 亿元的信贷增量中,住户贷款减少2100 亿元,其中,主要是短期贷款减少2156 亿元,体现出居民消费情绪仍然偏弱;中长期贷款增加100 亿元,或主因提前还贷的适当缓解,但后续大幅改善动力可能仍然不强。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 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5586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00 亿元,两者都是正增量,但短期贷款减少5500 亿元形成拖累,说明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需求较弱,一方面,在企业债券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直接融资(社融中企业债券项目)对表内信贷有一定挤出,另一方面,当前修复企业盈利及企业家信心仍然至关重要,信用载体不足的情况下,7 月银行再现“冲票据”以维稳信贷总体投放。

      非银贷款增加2057 亿元,同比少增约113 亿元,主要体现传统信贷小月的季节性,受7 月降息、MLF 增量投放等因素影响,银行间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也对应非银贷款增加。

      7 月社融增加7708 亿元,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是核心支撑项7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7708 亿元,同比多增约2342 亿元,月末增速8.2%,前值8.1%。增量结构中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是主要贡献,分别增加6911、2028 亿元,分别同比多增约2802、738 亿元,政府债券发行量稳定,但后续是否加速仍有不确定性,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总体偏慢;企业债券发行量大主要受较低利率的带动。

      除此之外,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减少767 亿元,较人民币贷款口径数据少约3367 亿,差值一部分来自7 月非银贷款的大幅正增长,另一部分可能来自境外贷款的增量。7 月外币贷款减少889 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46 亿元,信托贷款减少26 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75 亿元,股票融资增加231 亿元。

      M2 增速企稳,M1 增速继续下行

      7 月末,M2 增速为6.3%,前值6.2%,M1 增速为-6.6%,前值-5%,两项数据去年基数均走低,但M2 增速企稳,M1 增速继续下探超预期,居民消费、购房情绪低迷,平台公司现金流受限,禁止手工补息等监管政策都有影响,结构上对应的是企业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双双承压。

7月金融数据:M1增速为何继续下探?


      具体看存款结构:7 月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3300 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78 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6453 亿元,非银存款增加7500 亿元,从季节性的角度,6 月大月银行冲存款之后,7 月往往会出现存款向  理财的回流,使得整体存款回落,同时结构上居民存款减少、非银存款增加(资管产品购买银行存款的部分);对于企业存款,7 月是缴税大月,进而伴随企业存款减少、财政存款增加,目前数据增量是符合常规季节性的。

      再进一步从同比维度看,总体存款同比多增3200 亿元,其中,居民、企业、财政、非银分别同比变动是约+4793、-2500、-2625 和3370 亿元,其中财政存款不计入M2 及M1 统计,对两者的偏差影响不大,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相比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减少,原因其一,从近几个月的存款结构数据来看,企业存款受禁止手工补息的影响更大,其二,企业短期贷款在7 月的大幅少增也直接反映到企业活期存款的减少,进而使得M1 承压,其三,企业补缴过往税款也会对活期存款产生影响;另外,机关团体活期存款也计入M1,也可能对数据形成拖累。

      与海外相比,我国M1 的统计口径实际较窄,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活期储蓄并未纳入M1 进行统计,若在当前M1 统计中增加住户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现金类理财等项目,则其增速水平将有抬升。但对于数据运行趋势,去年基数逐步回落对今年数据将有一定支撑,但若财政力度不及预期,仍难有向上动力。

      7 月末M0 同比增速12%,前值11.7%,数据较高,从经济修复的角度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经济改善略弱,导致持币需求增加,此外农民工返乡也增加了现金流通量。

      金融数据“挤水分”效果初现

      信贷继续同比少增一方面体现我国内需仍有改善空间,另一方面,从信贷供给端看,符合央行防止资金套利空转、资金淤积的政策意图。从今年以来信贷、社融、M2 增速的数据表现来看,金融数据“挤水分”效果初现,有效平抑了不合理的贷款“冲时点”行为,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在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这是相比上季度的新增表述,说明政策也逐步强化对有效信贷需求的挖掘,强调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我们预计金融数据增速后续下行压力可能明显缓解。

      中长期看,信贷增速逐步放缓对应的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得信贷需求“换挡”及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在盘活资金存量、增量有增有减的过程中,未来合理评价金融支持力度可更多关注利率下降的成效;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强度。

      预计货币政策仍有总量性宽松空间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后续货币政策仍将重点关注实体融资成本,尤其是实际利率的下行。向后展望,预计后续仍有降准操作,三季度是窗口期,一方面是匹配资金缺口、稳定资金面:8 月起MLF 到期量增多,且若操作后移至每月25 日,则月中流动性压力加大;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内的发行空间目前已受限;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变化等都会扰动资金面。另一方面,降准为银行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继续向实体传导。此外,美联储9 月大概率降息,此后我国存在继续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

      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可能对资本流动、我国汇率形成扰动;若国内经济走势低于预期,可能使汇率和国际收支压力升温。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孙欧 日期:2024-08-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