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报告:关注融资需求新特点和结构性机会
核心观点
7 月信贷融资需求延续弱势,反映的仍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变迁,会对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产生扰动,进而居民消费会偏谨慎。
二是,目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动能的信贷需求,弱于以投资为核心的旧动能的信贷需求,而前者未能完全弥补后者下降幅度。三是,经济增长动能转变亦会引发融资方式变化,部分融资需求或在信贷融资与债券融资相互转化。考虑近期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部分信贷融资需求转化为债券融资,这已在社融数据中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再次强调,此时不能简单地以信贷需求回落作为经济悲观预期的依据,而更需要关注结构转型阶段的结构性变化特点。
向后看,我们再次强调,因我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阶段,新增社融和信贷规模的指示作用有所弱化,亦会对货币供应量增速产生扰动,但M1 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亦能反映出资金活化偏弱、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这可能会制约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路,须贯彻“先立后破”的指导思想,要积极培育新动能,同时亦要适度控制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回落速度,确保经济增长动能的平稳切换,这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基于此,我们认为,年内保持基建投资增速稳定,同时适度收窄房地产投资下降增速,对于实现新旧动能平稳切换,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提示,一是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提速,8 月和9 月发行或进入密集期;二是三季度或是近期稳地产政策效果的观察窗口期,短期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若政策效果仍不及预期,不排除稳地产政策进一步加码的可能;三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力落实“两新”政策,促消费政策亦或进一步加码;四是信贷需求走弱,不排除央行平衡信贷市场与债券市场,加大对债券市场的调整力度。
建议短期关注:一是在债券投资方向,建议短期仍以观望为主。
我们认为,当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与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特点不匹配,且金融机构超配长期限国债,增大了机构利率风险。央行目前对债市干预已经进入实质性的下场操作环节,短期仍需谨慎。二是在权益投资方向,关注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基建投资领域、汽车、零售、半导体、核能、卫星导航等方向。
风险提示:
全球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政策不及预期;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