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社融:政府债和票据为主要支撑
7 月社融数据点评
数据快评:7 月新增社融为7,708 亿元,彭博一致预期1 万亿元,但低基数下社融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政府债与企业债净发行、以及票据融资同比多增,显示实体经济、尤其是私有部门主动融资需求偏弱。同时,M1 和M2 增速变化显示金融“挤水分”的影响犹存。简单测算显示,7 月M1、M2、社融余额分别偏离趋势8.2%、2.9%、1.3%,较6 月的3.8%、1.5%、0.7%均有所扩大,可能仍受金融“挤水分”、以及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的双重影响。7 月M1 同比降幅从6 月的5%走阔至6.6%(彭博一致预期-5.3%),而7 月M2 同比增速从6 月的6.2%边际回升至6.3%(彭博一致预期6%),部分受财政存款同比少增的提振。
社融方面,7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 亿元,彭博一致预期4,300 亿元,同比少增859 亿元;新增社融为7,708 亿元,彭博一致预期1 万亿元,同比多增2,342 亿元。由此,低基数下7 月社融同比增速从6 月的8.1%边际回升至8.2%,(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速从6 月的5.7%回升至8.5%。
从社融分项看,7 月政府债与企业债净发行之和超过新增社融,对应实体经济通过贷款、非标资产、以及股票的净融资规模为负;7 月政府债净发行同比多增2,802 亿元,超过新增社融同比多增的2,342 亿元,显示私有部门融资需求偏弱。今年2 月以来,政府债之外新增社融持续同比少增。
此外,从货币信贷“价”的角度看,央行数据显示,7 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2 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比上月低9 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8 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分析结论:私有部门融资量缩价跌显示稳增长政策或需加力,财政和货币政策或需进一步加码以提振通胀指标、以及总需求回升,进而稳定私有部门融资需求和现金流。虽然M1 和M2 增速仍受金融“挤水分”等技术性因素的扰动,但政府债之外新增社融同比少增,显示私有部门融资需求偏弱。
另一方面,除票据融资之外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负,可能反映当前通胀预期下、实际利率偏高推升居民和企业的还贷意愿。往前看,财政和货币政策或需进一步加力,以提振私有部门融资需求。
具体分项数据分析如下:
1)短期内,“挤水分”对M1 和M2 的影响犹存,两者仍不宜作为实体经济现金流的直接映射,其中M1 受“挤水分”的影响相对较大。7 月M1 同比降幅从6 月的5%走阔至6.6%(彭博一致预期-5.3%),月环比(非年化)降幅亦从6 月的1.3%走阔至1.4%,由此M1 余额偏离趋势8.2%。
虽然央行在2 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截至6 月末,21 家全国性银行整改“手工补息”的进度已超9 成(《海外降息或打开国内政策利率下行空间》(2024/8/12)),但“挤水分”或仍对7 月M1 增速产生一定扰动。往前看,金融“挤水分”、以及叫停手工补息等防资金空转措施对后续货币信贷的边际影响有望较今年2 季度减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