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触角:全面发展经济绿色转型
8 月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当中提出两个主要阶段目标。第一:到2030 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着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着成效。第二:到203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着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整体而言,今次意见文件强调经济转型工作要坚持全面、协同、创新及安全;明确提出多项量化目标,并将经济转型工作细分为十一项方向,突显我国对绿色经济的重视。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当中,首次提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包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产业结构转型。文件提出不仅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还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 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进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当中提及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包括天然气调峰电站,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支持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5 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强调绿色建设、绿色制约及绿色消费。一方面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并且文件督促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当中包括三大工作方面,即为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创新示范推广。文件强调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将绿色转型相关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重要支持方向。
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文件提出包括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深化电力价格、水价改革,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制定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