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市场杂音过多
复盘与思考:
8 月17 日,重要股指涨跌互现,债市在多空博弈间窄幅波动,可转债罕见成为市场焦点品种。上证收益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上涨0.10%、0.11%;中证1000 指数、万得微盘股指则下跌0.77%、0.79%。中证可转债指数跌幅达到1.16%。7-10 年国开债指数小幅上涨0.06%。
央行维持单日千亿投放,稳固流动性改善成果,资金利率进一步走低。尽管昨日流动性已然出现转松迹象,但或因今日为税期走款首日,央行逆回购依旧维持千亿规模的大额投放(1378 亿元),净投放1249 亿元。反映在资金利率上,R001 继续下行6bp 至1.77%,R007 则下行4bp 至1.87%。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由48.6%下行至45.8%,市场对于当前流动性环境较为乐观。
从资金日内走势观察,银行间及交易所隔夜利率呈现双稳格局。早盘开始DR001 便持稳于1.70%一线,中途虽短暂波动,但午盘快速回归1.70%,尾盘略有走高。GC001 全天基本围绕1.85%做中枢震荡,不过尾盘波动稍有放大。整体来看,随着税期影响渐进尾声、大额政府债净缴款结束,资金利率重新回到低位稳定状态。
资金转松后,存单一二级利率均维持高位。1 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发行成本依旧在1.90%+,3 个月品种则在1.80%附近,二级定价与一级成本基本无差异。从当前流动性背景来看,存单可能具有一定的配置或提前布局价值。
现券方面,早盘资金不紧,昨夜中国银行保险报澄清关于银行压降委外投资占比的传闻后,上午债市演绎定价修复行情,10 年国债活跃券下行2bp 至2.18%,随后市场进入低波状态。下午开始,消息面冲击再起,债市开始交易增量财政政策+现券成交降温的双重预期,长端利率开始波动上行;直至尾盘债市情绪才有所回暖。
回顾本周行情,7 月关键数据陆续出炉后,市场常规性地进入重要信息的真空期,叠加当前长端利率也正在摸索全新合理点位,市场抗压性略微减弱,消息面对于债市定价的主导性明显提升。在杂音过多的环境中,一味地跟随情绪变化反复交易,或许得不偿失。当前债市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持续低波动的状态,此时抓住高胜率点位完成配置需求或是更优选择,如10 年国债位于2.20%之上的时段,可能均是近期较好的进场时机。
A 股行情较昨日变动不大,上证指数小幅上涨0.07%,深证成指下跌0.24%。全天成交额5941 亿元,与昨日的5943 亿元相近,较5 日均值放量647 亿元。全市32%的个股实现上涨,较昨日的75%有所下降。北向资金净流出68 亿元,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是主要的流出方向。
昨日“各风格普涨”的格局出现分化,今日资金集中流入大盘股。大市值股票迎来明显上涨,在市值排名前20 的股票中,有17 家实现正收益。从宽基指数的表现来看,上证50 和沪深300 分别上涨0.39%和0.11%,而中证500 和国证2000 则分别下跌0.60%和0.45%。从价值/成长风格来看,国证价值指数上涨0.24%,而成长指数则下跌0.20%,体现出在股市窄幅震荡,后续反弹时点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资金更青睐安全边际较高的大盘价值 型品种。
分行业来看,通信股涨幅领先,SW 通信指数上涨1.57%,不过行业内部表现有所分化,仅60%的个股实现上涨。进一步来看,通信行业中个股风格差异明显,既有市值较大且具备一定红利属性的三大运营商,也有部分市值不足20 亿元的小微盘品种。在资金向大盘股集中的情况下,通信行情由权重品种带动拉升,即呈现出“分化上涨”的现象。
红利板块延续强势表现,其中银行股表现突出,国有大型银行均有所上涨;资源类红利品种表现靠前,煤炭&石油石化实现上涨。回顾来看,红利板块自5 月底以来持续回调,直到8 月7 日开始出现反弹回升的迹象。
截至8 月15 日,万得全A 股息率为2.50%,同时10Y 国债收益率为2.21%。两者之间的差值达29bp,处于2022年以来97%分位数的位置。结合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分红的指导仍在持续,同时广谱利率或将下降的预期来看,A 股股息率与纯债利率之间的差值有望持续扩大,红利资产的性价比或将持续提升。
科创板再迎政策支持。今日上交所发布《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2024 年修订)》(以下简称《细则》),其中增加了持有科创板市值的要求(自2024 年10 月1 日起,网下投资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参加科创板新股网下发行的,除需符合现行市值门槛要求外,主承销商还应要求其在基准日(初步询价开始日前两个交易日)前20 个交易日(含基准日)所持有科创板非限售A 股股票和非限售存托凭证总市值的日均市值为600 万元(含)以上。这意味着,对于希望继续参与科创板新股发行的网下投资者而言,若其科创板持仓市值未达要求,则需要增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这或有助于为科创板市场引入增量资金。
转债方面,今日中证转债指数下跌1.16%,跌破年内低点,背后原因,可能是当前转债市场仍处于信用风波的长尾阶段,同时权益市场反弹时点尚不明确,当高等级个券广汇转债退市&历史上第一只存续转债实质性违约(岭南转债)陆续出现时,即使是风险偏好相对均衡的存量资金,也可能会离场以规避潜在风险。
往后看,转债估值进一步趋向极端,且债市“收益荒”的核心逻辑暂无法撼动,转债中长期维度的配置价值显现。不过,大幅增配的行为或许在权益市场企稳后采取更为稳妥。一方面,转债情绪彻底恢复最终还是取决于权益,甚至从历史上看,信用担忧的平息也基本依靠权益行情恢复。另一方面,在预期大幅修复之前,市场也很难出现估值短期内快速拔升的情况。
整体来看,市场风险偏好尚未明显回升,成交额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红利资产性价比有所提升,关注低估值&高股息&优业绩的红利品种后续行情。同时,科创板迎来政策支持,且智能穿戴设备、电子元器件等板块迎来行情修复,后续行情同样值得关注。此外,7 月经济数据仍然支持政策交易思路,关注服务消费&设备更新与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行业后续行情。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