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观点:海外关注日本政治格局变化的长远影响 国内需求待提振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决定不参加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考虑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短期日本央行激进加息可能性较低,但从中长期来看,政治格局变化可能会造成的经济政策方向的变化,可能会促使日本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或影响日元走势,影响全球流动性及金融市场。国内,7月经济数据仍呈现“供好于需”的格局,需求端数据整体低于预期,社零小幅提速但弱于季节性,消费恢复力度偏弱,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制造业支撑力度仍强。供给数据略好于预期,消费不振、投资放缓、出口回落可能对工业生产有所拖累。7月金融数据也指向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内需相对偏弱。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结合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仍是底线,我们认为政策上仍有加力可能,降息降准必要性有所增加。
日本政治格局变化可能有长远影响。8月14日,据NHK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决定将不参加9月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岸田文雄2021年10月接任日本首相后,其主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日本经济在疫情后逐渐恢复增长,逐步走出长期通缩。若无意外,自民党在选出新任总裁后,将出任日本首相,并重组内阁。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已表明参选意向,数字大臣河野太郎也向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表达了参选意愿。考虑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新任首相的政策主张短期可能未必会使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加速。但从中长期来看,经济政策方向的变化或影响日元走势,而从自民党重要人物石破茂以往的表态来看,可能倾向于货币政策正常化。中长期趋势看,如果日央行未来继续加息,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而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日元可能会继续走强,引起日元回流,进而对全球流动性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美国9月降息预期概率仍在100%,但降息25bps概率明显上升。7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9%,预期3.0%,前值3.0%。7月美国通胀低于预期,核心CPI虽然环比上涨0.2%,但仍为202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核心商品价格连续两月下跌,是通胀走弱的主要原因。住房、食品和汽车保险价格依然高企,尤其是住房价格反弹明显,贡献率超90%。周四公布的美国7月零售数据以及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均好于预期。降息预期有所波动,体现在9月降息25bps的概率增加,降息50bps的概率在下降,但9月降息的预期仍在100%。
7月经济数据延续“供好于需”的格局,需求端数据整体低于预期,供给数据略好于预期。社零小幅提速,有低基数因素支撑,但弱于季节性且不及预期,反映消费恢复力度偏弱。固投增速继续放缓,其中制造业支撑力度仍强,房地产略微下行,基建回落幅度相对偏大。7月末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不足5成,考虑到四季度发行或会影响资金在年内的使用进度,因此三季度资金有望加快下达,叠加极端天气影响逐步减弱,基建投资企稳回升有基础。供给端,工业生产小幅放缓,可能与消费需求偏弱、投资增速放缓、出口回落等因素有关,高技术制造业供给加快扩张是亮点;服务业生产略微提速。总体而言,当前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投资增速也在放缓,内需仍待提振,政策上仍有加力的可能,降息降准必要性有所增加。
“挤水分”可能对7月金融数据仍有影响,信贷小月背景下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净减少总体仍说明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内需相对偏弱。当前金融数据是政治局会议提到“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阶段的反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融资需求短期可能无法弥补地产以及城投融资需求的缺口。但二季度货币政策对信贷的表述出现了一定的边际变化,结合实现经济增长的底线目标仍存,在防止资金空转的前提下,稳增长的基调可能会更加明确。需求侧,关注政治局会议后密集出台的政策落实,如服务消费、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货币政策上,关注国内三四季度降息的可能性。
本周A股回归国内基本面定价。上证指数本周上涨0.6%,创业板指下跌0.08%,科创50下跌0.33%。下半周市场量能有所升温,此前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连续低于5000亿元,总体上海外的风险有所释放,A股回归国内基本面定价。根据Wind热门概念指数分类,本周涨幅居前的是AI穿戴设备(+5.20%)、新冠特效药(+4.80%)、血液制品(+4.48%)、体外诊断(+4.47%)、央企银行(+4.40%)、新冠肺炎检测(+4.04%)。行业方面,7月广东省报告新冠病毒感染18384例,比6月增加1万余病例,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8月12日,美国白宫宣布,将太阳能光伏电池201关税免税配额由5GW提升至12.5GW。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绿色能源及低碳转型或有一定受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