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宏观研究 经济微观察系列一:消失的“其他”:地产之外的最大拖累

经济微观察系列一:消失的“其他”:地产之外的最大拖累

宏观研究 74

  前言: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而言,过去几年经历了疫情冲击、地产调整、出生人口减少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结构或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拟对这些变化予以观察与思考。本文作为系列的第一篇,从生产法视角聚焦经济的结构,除了地产的拖累之外,我们发现“其他行业”这一项对经济的拖累也较大(以5%为阈值)。但这一行业此前市场对此关注度极低,本文对其内涵、体量、产出的核算方式、需求结构、以及增速走低背后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本文中,“其他行业”指代的是GDP 生产法中与工业等行业并列的一个行业。

      一、关注“其他行业”:全国经济第二拖累项对各个行业计算其对经济的超额贡献或拖累,计算方法为:(某行业的增速-5%)*该行业的权重。大于0 即为超额贡献的增速拉动,小于0 即为拖累的增速拉动。我们发现,房地产业是第一大拖累项,2 季度拖累GDP 增速0.59%。

      第二大拖累项来自“其他行业”,拖累0.3%的增速。

      若观察北京的经济,上半年,北京“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速为1.6%,低于2023年全年的2.1%。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各个行业对北京经济的超额贡献或拖累,则上半年,尽管在信息业的带动下,北京GDP 实现了5.4%增长,但“其他行业”对GDP 的拖累幅度为0.76%,拖累幅度甚至超过了房地产业(0.41%)。

      二、了解“其他行业”:如何核算增加值?

      (一)基本概念:包括哪些?体量多大?

      “其他行业”包括七个行业,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体量方面,整体而言,2023 年,GDP 中16.3%来自“其他行业”(注,北京这一比重达到22.7%),低于工业(31.7%),高于其余行业。细分行业来看,“其他行业”中,体量较大的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GDP 比重为4.4%。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占GDP比重为3.8%、2.4%、2.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量较小,占GDP 比重为0.7%。

      (二)供给侧:增加值的核算与构成

      七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核算方法类似,先依据工资总额增速、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估算名义增速,再依据价格指数对名义增速进行缩减得到实际增速。七个行业中,有6 个行业的名义增速参考行业工资总额增速(数据来自人口司《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3 个行业的名义增速参考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数据来自服务业司《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

经济微观察系列一:消失的“其他”:地产之外的最大拖累

      构成来看,根据投入产出表,2020 年全国GDP 中,52.1%来自劳动者报酬,“其他行业”这一比重达到75.9%,表明“其他行业”的增加值主要来自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方面,全国GDP 中占比达到8.8%,“其他行业”仅为1.4%。

      营业盈余方面,全国GDP 中占比达到24.3%,“其他行业”占比为3.5%。表明“其他行业”低税负、低盈利。

      (三)需求侧:产出去向及需求构成

      根据投入产出表,“其他行业”的产出中23.6%用于中间使用,19.9%用于居民消费,51%用于政府消费,6.4%用于资本形成,-1%用于净出口。若换成支出法口径,即26.1%来自居民消费,66.8%来自政府消费,8.4%来自资本形成,-1.3%来自净出口。即,“其他行业”高度依赖于消费,尤其是政府消费。

      三、理解“其他行业”:关键变量或是工资增速1、从上文(核算方法、增加值构成)可知,“其他行业”的增加值增速的决定变量或是工资增速。基于统计局公布的各个行业的城镇私营人均工资增速、城镇非私营人均工资增速,可以模拟出每年的其他行业的名义增加值增速。2017-2019 年,其他行业名义增加值增速平均在12.0%,使用工资增速的拟合值平均在9.5%。2021-2023 年,其他行业名义增加值增速平均在7.1%,使用工资增速的拟合值平均在5.1%。考虑到估算过程未涉及从业人员数量增速的假设,拟合值存在一定的低估。

      2、从“其他行业”名义增速来看,上半年“其他行业”增速为5.1%,低于去年全年的5.4%。这或意味着“其他行业”的工资增速仍在回落。

      3、具体而言,使用2023 年的数据,从“其他行业”的工资增速来看,需要关注非私营部门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两个行业工资增速偏低的问题,以及私营部门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两个行业增速回落过快的问题。

      4、对于北京,观察其城镇非私营各行业的人均工资增速(缺少私营数据)。2023年,整体增速降至4.4%,低于2019 年的15.6%。“其他行业”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速较低,2023 年降至1.4%,低于2019 年的14.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也较低,2023 年为2.4%,低于2019 年的14.9%。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回落较快,2019 年同比为18.8%,2023 年降至3.9%。

      风险提示:

      参考资料的局限性可能造成全国情况的分析与实际存在差异。财政支出增速走低,政府消费不足。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 日期:2024-08-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