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精神系列专题:经济结构转型提速 关注新型举国体制下绩优国企扩张机会
《决定》在纷繁复杂国内外环境下,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出较高要求。《决定》开篇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该目标对应中长期以人民币计价的GDP 增速在4.5%以上,以美元计价的GDP 增速在4.2%以上,意味着在后续较长时期,我国GDP 仍需保持较高增速,同时确保汇率不出现大幅贬值。
经济效率的下降使得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对经济的提振作用边际减弱,传统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内生式增长模式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唯一解。2008 年以来,传统的外延式增长模式在稳定经济的同时,由于过度提产能、扩规模、加杠杆等行为,造成了经济效率边际下行。为此《决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图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经济的效率,使经济增长模式由过去的外延式向内生式转变。
中央财政主导的重大项目建设或为下一阶段重点。三中全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期制度建设摆在关键位置,转变发展模式态度坚决。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对稳定增长的高要求,未来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对逆周期调控的诉求提升,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将发挥更大作用。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保持低位,发力空间充足,预计中央财政进入发力期,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破局经济下行周期。
我们预计按照上一轮中央财政扩张“基建→技改→科教”顺序,预计短期逆周期政策仍将以稳增长保就业为核心目标。同时考虑到现阶段外延式增长模式效果减弱,传统基建投资盈利能力下降,资金或集中于设备更新和技改环节。其中,国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有望成为政策前期着力点,率先受益于政策红利。
【风险提示】
外部遏制打压进一步增多,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不确定性较大
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美联储降息超预期,干扰我国货币政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