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研究:入境游的增长潜力如何?
近年来,我们对中国企业商品出口和产能出海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一系列、多角度的探讨。中国企业出口和出海方兴未艾的推动力是中国产品性价比的极速升级。某种意义上,入境游的本质是服务出口。本文探讨近期入境游快速上升背后的催化剂,宏观影响,潜在受益地域和板块,以及长期前景。
1. 今年来、尤其二季度后,入境游出现“井喷式”增长今年上半年,港澳台居民及外国人出入境从去年同期的约0.8 亿人次上行至1.5 亿人次,恢复至19 年同期的92%,同比增长超80%,且二季度较一季度明显多增。今年2 季度,港澳台居民达到6189 万人次、恢复至19 年同期水平的104%;外籍人士(含边民)出入境人次则达到1615 万人次、较1 季度上升24%,同比增长210%,回升至2019 年2 季度64%的水平。
国际收支数据显示我国1 季度旅游出口额录得78 亿美元(同期名义GDP的0.2%),同比上升30%/18 亿美元,恢复至19 年同期的97%,略高于出入境人次的恢复程度,或体现人均消费额小幅提升。
2. 入境热三大催化:扩大免签、服务消费极致性价比、全球旅游需求释放2023 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免签政策、这一进程在24 年2 季度加速。其中,多地的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拉动效果较为显著。截至2024 年7 月我国共计对54 个国家开放72/144 小时免签,今年二季度新增邮轮旅游、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波兰免签,辐射人数从23 年底的3.1 亿人增长至24 年6月的5.1 亿人。国家移民局统计,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中免签入境占比58%、同比增长190%。
中国本土消费品和服务的相对性价比快速提升。2020 年来美元计价的中国CPI 指数比美国少增近3 成,服务CPI 同比少增17%。同样商品价格在中国显著偏低。全球旅行规划网站统计的中国人均旅行开支为80 美元/天,远低于美欧及亚洲传统旅游国家(如日韩、美国、法国等)。此外,我国较欧洲、中东等地区较晚启动入境游的恢复,目前仍在全球旅游需求的高速恢复。
3. 他山之石:入境游对总需求拉动潜力几何?
假设下半年港澳台和外国人入境游人次分别恢复至19 年同期的120%/70%,估算入境游复苏对下半年社零同比增长的贡献约0.5 个百分点、对下半年GDP 的拉动或在0.2 个百分点。
中长期看,随着我国服务业发展以及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入境游有望呈现结构性增长,2030 年消费收入有望超过2000 亿美元、较2019 年增长80%以上。2019 年我国的国际旅游收入占服务业出口/名义GDP 的比例分别为14.7%/0.25%,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水平,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4. 梳理入境游的热点目的地和消费品类
渠道方面,线上OTA 平台或成为入境游订票主流渠道、行业集中度或有提升。根据携程数据,截至2024 年5 月入境游客人次较2019 年同期增长61%,而旅行社渠道入境旅游恢复速度慢于整体。
从目的地看,一线新一线的大型枢纽及旅游城市为主要入境游目的地。其中,广州、成都、杭州、昆明、重庆、海口、哈尔滨等城市入境游人次较2019 年增长100%。其中港澳台旅客更青睐沿海城市,东南亚旅客青睐昆明、广州、厦门等地;美加旅客倾向于沈阳、北京、天津、大连等地。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超预期回落拖累外需,地缘政治紧张影响国际旅游活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